2011年,adidas用一款單只重量不足10盎司的CrazyLight宣告了籃球鞋輕量化大戰(zhàn)進入了全新的時代。并且在隨后的數年中,即便包括Nike與Under Armour在內的眾多強敵也紛紛通過更簡明的設計與輕薄的復合材料一再減輕球鞋重量,但CrazyLight一直在數據上牢牢把控著輕質球鞋的頭把交椅。但是隨著去年Boost科技的注入,CrazyLight似乎放慢了對于輕質瘋狂追逐的腳步,而取代它使命,堅守Crazy精神的,則是adidas旗下另一個以輕質靈活為特點的中高端籃球鞋系列CrazyQuick。
近期,adidas非常低調地發(fā)售了CrazyQuick 3——由于沒有新科技的注入和明星球員的主力代言,因此CrazyQuick 3在陣勢上已經遠遠不能向“唯快不破”時期那般與CrazyLight并駕齊驅,甚至連發(fā)售價格也從前作的1099下調至999這樣千元以下的區(qū)間,似乎一切都預示著CrazyQuick系列的日益式微。今天的評測,似乎更像是為它在球場上尋找一個“平反”的機會。
2013年,當adidas以adiPure為名,推出第一雙CrazyQuick為名的球鞋時,它一度令我感到萬分驚艷——偷用天足理念的Quick Zone,以TechFit壓縮衣一般材質打造的華麗鞋面,再加上沃爾和利拉德這樣的超新星代言,一時間成為整個籃球鞋領域最值得關注的團隊球鞋之一。而到了第二代產品,雖然有換湯不換藥之嫌,但至少代言陣容依舊豪華,甚至還有林書豪的加入。但是,到了眼前這款CrazyQuick 3,沃爾和利拉德早已擁有了自己的簽名鞋,甚至連林書豪也轉投CrazyLight陣營。
星味不再的同時,CrazyQuick 3在外形上也很難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即便全網面的設計看著依舊輕盈,側面的“保險杠”也足夠兇悍,但是它太簡單了,細節(jié)的缺失讓它不再擁有前作們的精致,甚至做工也略顯粗糙。特別是鞋頭部位的噴濺效果,除了讓球鞋隱約有些“臟乎乎”的視覺效果,別無它用。可以說,CrazyQuick 3在上腳之前,并沒有給我留下太好的印象,但參照CrazyQuick系列此前在實戰(zhàn)方面頗具個性的表現,以及降低售價的舉動,似乎這雙更加樸實親民的CrazyQuick 3要更加貼近實戰(zhàn)的主題。
緩震性:5分
無論是根據adidas對于CrazyQuick 3產品的定位,還是出于先前對球鞋的觀察,我們都很清楚CrazyQuick 3并不是一雙以減震性能強大著稱的球鞋。但在時間并不長的實戰(zhàn)后,我還是要為CrazyQuick 3的減震性能打上一個及格以下的分數,雖然這有些意料之中的成分,但減震性能的不足顯然已經成為了CrazyQuick系列從誕生到今天最明顯的缺陷。在CrazyQuick 3中底采用了adiPRENE+減震科技,如果你用雙手蹂躪中底,倒是可以依稀感受到它那含蓄的形變與回彈,但真正穿在腳上后,那種若隱若現,或者說時靈時不靈的減震卻難稱優(yōu)秀。更明顯的問題在于前掌部位,中底幾乎已經貼地到了極致,落地腳感自然也是一次次完成與地面的親密接觸。看到這里,也許會有CrazyQuick的擁躉們覺得減震性能的不足往往意味著更好的靈活性,但站在并無傾向性的普通消費者立場上,希望籃球鞋至少不震得腳后跟生疼,能在減震上有一個及格的表現,也不是什么過分的要求。
保護性:7.5分
從外觀上來看,CrazyQuick 3采用了偏向低幫的設計,使腳踝基本處于開放狀態(tài)。但是在實際運動中,CrazyQuick 3在保護性上卻呈現出中等偏上的表現。首先在腳踝方面,鞋幫兩側厚實的填充加上后跟巨大adidas標示下加固設計,使得足跟被完全固定,加上網布鞋面輕薄卻頗為堅韌的質地,腳踝保護絕對能夠滿足外線風格選手的需求,甚至還要強過采用了鞋幫加高設計與魔術貼綁帶的Crazylight Boost 2015 mid。與此同時,Quickframe支撐的上翻,使得在勒緊鞋帶后,CrazyQuick 3的鞋身如同夾子一樣從兩側包裹雙腳,雖然這種略顯粗暴的側向支撐并不舒適,卻極為有效。而真正需要吐槽的,則是鞋頭方面的設計,前方的加厚設計顯而易見是為了保護腳趾,但其覆蓋的面積著實尷尬,不但破壞了球鞋在視覺上的整體性,對于腳趾真正的保護也極為有限。
反應性:10分
如果將CrazyQuick 3比喻為RPG游戲中的角色,那么它所有的技能點應該都被加在了反應性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貼地到難以復加的前掌,良好的鞋面包裹,還有頗為輕質的重量,這一切使得CrazyQuick 3成為了一雙在靈活性方面幾乎無懈可擊的球鞋。特別值得一說的是,前掌的切槽設計對于突破有著極為明顯的輔助作用,為了它在突破中的確可以做到更大幅度也更靈活的彎折,而非處于我的心理作用,在實戰(zhàn)之余,我特別反復對比了CrazyQuick 3與其他某款高端籃球鞋在前掌彎折時的表現,最終結果表明,盡管CrazyQuick 3腳感非常生硬,舒適性也著實一般,但那靈活的前掌確實能讓人具有更強烈的突破欲望,而在實戰(zhàn)中,大底橫向的彎折也極為輕松,絲毫不會成為疾速啟動的累贅。
舒適性:6.5分
在前兩代CrazyQuick球鞋上,我都不會在舒適性上給出及格的分數。其中CrazyQuick 2完全被后跟中底那摧毀中底僅存舒適度的TPU給拖了后腿,而初代產品僅僅是穿上的過程,就會磨滅掉你對于新球鞋所有美好的期待。還好,CrazyQuick 3并沒有這樣的情況,由于放棄了一體式的包裹式鞋舌,僅僅是在腳面正上方的部位使用了TechFit材質,因此無論是腳踝部位還是腳面部位,CrazyQuick 3都沒有太強的壓迫感。在透氣性方面,由于網面下高強度復合材料的存在,CrazyQuick 3的透氣性并沒有看上去那么清涼,不過中等偏上的透氣體驗倒是足以應對十月愈發(fā)涼爽的氣候。
至于在舒適性方面的不足,則基本可以歸為兩點,其一依然是無比堅硬的大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兩側Quickframe支撐上翻所造成的側向擠壓——在內側,足弓偏內側的部位會不斷受到摩擦;在外側,小拇指也會受到強烈的壓制。雖然聽上去并不復雜,但這卻足以抹殺CrazyQuick 3在其他位置不錯的舒適表現。綜合來說,如果你的足部瘦長,那么CrazyQuick 3的缺陷會被無限縮小,但反之,CrazyQuick 3的舒適性只能是剛過及格線,明顯好于前兩代作品,但難以成為優(yōu)秀。
抓地力:8.5分
在前兩代作品中,抓地力一直是CrazyQuick的強項,密集的人字紋大底幾乎可以滿足任何風格選手在球場上的需求。可惜在CrazyQuick 3上,原本強悍的抓地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衰退,這要歸結于外底紋路的變化——依然是大面積人字紋,但縱橫方向的改變卻使得防滑的最有效方向變成了橫向,縱向摩擦紋理有效密度則被減少。這顯然是有悖于一般籃球動作以及選手對于球鞋性能的訴求。好在CrazyQuick 3外底橡膠的質地依然偏軟,使得即便防滑紋路發(fā)生了難以理解的變化,結果依然不會太糟。至于耐磨表現,由于評測時間并不長,我不敢妄下定論,但參照外底橡膠偏軟嫩的質地,還是不太推薦大家在水泥地中穿著,內場與塑膠外場應該會是它更好的歸宿。
總結:7.5分
在這樣一個看似中規(guī)中矩的分數背后,卻是CrazyQuick 3那愛憎鮮明的個性。對于球鞋,特別是實戰(zhàn)派球鞋,似乎能有如此鮮明個性的并不太多,這種功能性上的明顯傾向會讓CrazyQuick 3很自然地與那些并不適合它的穿著者們產生屏蔽,而對于那些真正的突破狂人產生特別的魅力。當然,下調至千元價位以下的實惠定位,加之可以預期的折扣空間,也讓CrazyQuick 3在我們心中獲得性能表現之外的額外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