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從推出NIKE3.0大底到NIKE 5.0還有NIKE ID/NIKE FLYKNIT到現在的
Free Flyknit ,一直強調一個"FREE".而以往我們談到NIKE 跑步鞋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時尚”。NIKE每推出一款新品的時候伴隨的一定是一輪跑步的時尚盛宴。"NIKE不做鞋子,做廣告“可能是句玩笑話。但是我們無法否認的是他對引導中國年輕人跑步做了很大的貢獻。
Free Flyknit剛剛提創意圖的時候,以為它應該是一雙毛線編織勾出來的”恢復鞋“,而當7月31號 NIKE:#FIT TO FLY# 活動現場試穿的時候,不得不佩服NIKE 的這個創意。在不開鞋口的情況下,NIKE既要保證鞋子的包裹和穩定性,更要保證腳能夠穿進去,而還這兩點這這種結構下是非常矛盾的,但是NIKE做到了。鞋子整體包裹性和穩定性都比想象中好很多,不會出現普通編織鞋,腳會跟著鞋面晃動的情況。
Free Flyknit 根據鞋子不同部分的構造需求,采用不同的紗線及編織密度,從而達到它作為一個鞋面應該達到的要求,深藍色部分“前片”位置和鞋身的流線型架構用加厚處理,一來保護你的腳趾;二來只要鞋子受力就能靠你自身重量來保證鞋子主體的穩定性。在這一點來講, Free Flyknit 非常的聰明,鞋子在受力情況下就能保證他的包裹性。
橘色“鞋背”部分,Free Flyknit 采用彈力線,編織上采用大孔,一方面增加透氣,更重要的是保證你能順利的將腳穿進去。鞋帶和鞋帶的拉線在鞋子上其實只是一個裝飾,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這個款式的鞋子,有鞋帶與沒有鞋帶區別不大。
鞋口全部采用彈力線編織,“后跟”除了加厚處理之外,“后跟”里面還加了塊絨毛材料作為保護。不僅僅是對人腳后跟的保護,更主要的是保護鞋子后跟不那么容易被踩壞,這時候,鞋子后跟特意加上的透氣孔又成了裝飾,即使真的可以用來讓腳透氣,這個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NIKE FREE的底從3.0發展到5.0 說明這是NIKE非常得意的一個產品。而伴隨著NIKE不停的給大家提倡一種赤足的感覺,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它是徹底忽略掉了鞋子大底的穩定性,沒有任何防扭轉的措施。從3.0開始,FREE的大底旁邊開始往上延伸。但是我們依舊能夠非常明顯的感覺到,大底在跑動過程中帶給我們的壓力。此系列的大底,在稍微復雜一點的路面就會容易造成崴腳,膝蓋受傷。
Free Flyknit搭載NIKE FREE 5.0的底。38.5碼數的鞋子底部向上延生到鞋身達到將近20MM,雖然說NIKE在FREE一直不斷的在改進,但是這樣的改進直接大大降級了鞋子的透氣性。光腳穿著一會兒腳就會出汗。脫掉鞋子,鞋墊會跟著腳一起被帶出來。穿上襪子又覺得悶熱。非常糾結。
Free Flyknit 的廣告是“第二層皮膚般的貼合感”。而我上腳一個小時后,就因為鞋子過緊勒得兩腳發紅發麻而不得不把腳放出來透氣,作為38碼正常足弓的人,特意挑了38.5碼數鞋子。經實驗,運動過程中壓迫感會輕很多。而靜態過程, Free Flyknit 的舒適度非常差。一周之后,這種感覺依舊沒有明顯改善。所以它沒有一點襪子的貼合感,也不會如第二層肌膚。只會如裹腳布一樣,緊緊的勒死你的每一個細胞。
Free Flyknit兩頭翹起,舞蹈鞋的摸樣非常漂亮。上腳很明顯是足弓先著地。去健身房一節搏擊操和一節核心力量。FREE5.0在木質地板和水泥路面的抓地表現非常好,可以非常放心的做各種跳躍和靜態動作,但是,當需要用到前掌著地,比如動態平板支撐的時候,前掌打滑明顯,NIKE FREE過于追求靈活和漂亮,將前掌切得零零碎碎,不聚集力量。而足弓先著地的做法。那前面的幾塊橡膠到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大面積的使用EVA材質,大大的降低了大底的耐磨性,能夠起到耐磨作用的橡膠大底又設計不到使用點,似的這款底的使用壽命大大降低。磨平后,不管是抓地力還是防滑性能都會大大降低。
Free Flyknit非常的輕,單單輕薄感來說,非常的不錯,不論是柏油路面還是操場橡膠跑道,起步的表現都還不錯,但是遇到下坡力量過大的時候。穩定性成了這款FREE5.0的硬傷。超過一定坡度之后,大腿搖晃感非常明顯。在一段5公里的上坡花費了31分鐘,但下坡不得不小心翼翼,咬牙切齒的花了37分鐘才挪下來……這是由于中底不穩定性造成的,尤其當力量不夠的時候,腳踝和膝蓋都很容易受傷。
總結
1.Free Flyknit非常輕薄,時尚。
2.體重過重可以用做走路,但是舒適性不敢恭維。
3.適用于健身房鍛煉。
4.體重輕,速度快的同學短距離的配速跑也不錯。
5.不適合大體重的人群長期穿著。
6.適合,腳型比較瘦小的人穿著。不適合高足弓的人群穿著
7.不適合較復雜的路面,比如碎石路面。
8.不適合長距離。長距離后期中底反饋會非常差,難堅持。
9.不適合日常訓練,保護性過差。容易受傷。
10.1000多的價位用做訓練鞋,很容易就磨壞底部,性價比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