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態吸引眼球,以實力帶來讓人足以眷戀的穿著感受,Springblade的出現足以讓人稱奇。adidas在近期放出了adidas Springblade Drive 2,作為一雙進化版本的跑鞋,在諸多細微之處發生著變化,在尋求完美的路程中更進一步。起初adidas Springblade的出現是adidas關于中底技術的又一次革命,6年的研發過程,將16塊聚合物簧片組成的能量反饋系統研發成功,在震驚世界之后,新的驚喜又一次到來。
視覺感受上如此脆弱的中底結構,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承受來自穿著者的巨大沖擊力,如此犀利的整體表現在adidas Springblade Drive 2的身上得以完美繼承。流暢的整體造型,加之夸張的中底形態,如此的組合在新產品中得到了保留。而此次最大的變化集中在了鞋面系統,在原始基礎上再次升華。
首先,adidas Springblade Drive 2呈現了較厚的鞋面系統,只在前掌位置使用了透氣網面材質,除去前掌位置的鞋面系統提高了鞋面厚度,這樣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下穿著更有利于雙腳保持溫度。此外,在中足部位的“三道杠”使用了特殊手法處理在鏤空處加入了3M反光元素,這樣應對夜晚的跑步訓練提升了不少安全系數,在燈光之下也更加奪目逼人。
中底方面,adidas Springblade Drive 2對于彈性反饋的的呈現依然讓人驚訝,我的測試特意選擇在了路面條件不統一而相當復雜的公園內。對于較為平整的路面條件adidas Springblade Drive 2的中底結構能夠完美征服,只需要享受在著強大的彈力反饋中即可。但當遇到了較為復雜的路面環境,由于雙腳離地間隙較大以及聚合物簧片的縱向排布,因此穩當的表現有所降低,這樣一來adidas Springblade Drive 2的使用范圍就有了一定局限,對于路面的選擇成為了一大課題。
除了一層較厚的鞋墊過度,adidas Springblade Drive 2的聚合物簧片保持著最直接的能量提供。中底聚合物簧片的彈性傳遞給雙腳,在跑步過程中得到無盡的推動力,這樣夸張的穿著感受在起初需要較長的適應過程,這個過程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中底聚合物簧片有16個分區每個區域均衡分配著沖擊力,在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反饋,其獨特的腳感表現得尤為突出。
綜合didas Springblade Drive 2在整個評測中的表現,首先,夸張的彈力反饋著實需要一定的時間與耐心去適應。較為局限的使用范圍讓它顯得稍有些遜色,而對于革命性的簧片設計還是讓人很有嘗試的沖動。革新之后的鞋面系統,舒適性有所提升,并且應對較冷的室外環境有了更好的保障。最后,新作問世想要讓大家認同如此的“革命產物”可能還需要花上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