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技術的四大要素是力量,速度,旋轉和落點,它們是各種技術效果的直接體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思想好的人,在打過乒乓球,看過臺球后,隱約地覺得,在強調力量,速度,旋轉和落點之后,似乎還缺少一點靈魂。看到電影《第五元素》靈感迸發后,感覺到乒乓球也有一個第五元素,那就是“節奏”,它是連接四個元素:力量,速度,旋轉,落點,和靈魂。
我們所說的“節奏”,是指一種連續進行的有規律的運動。以重復,對應等形式將各種變化因素組織起來,形成前后一致的有序整體(即節奏)。節拍不僅僅局限于音域,景物的運動和情感的運動也能形成節拍。乒乓的節奏可以理解為乒乓的來來回回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快慢現象。
乒乓比賽中有節奏,它凌駕于力量,速度,旋轉,落點之上,又通過力量,速度,旋轉,落點體現出來。每一輪比賽的每一輪都是有節奏的。低級球友經常打很多年的球也無法體會到節奏的作用。
直到乒乓球水平不斷提高才逐漸體會到節奏的作用。能把對手帶進自己的節奏,就等于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贏球只是時間問題。在被對手帶進他的節奏時,不能脫身通常意味著失敗。
對于職業乒乓球運動員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合適的節奏。通過長時間的正規訓練和良好的技戰術訓練,他們的節奏遠比普通人快。天下武功,只有一招不破。但是這并不是說職業選手就不能慢下來,相反只有達到較快的節奏極限,才能在慢下來的時候游刃有余,這樣才能讓自己能夠隨心所欲地變換節奏來控制比賽。
乒乓球賽中的節奏可以通過擊球方式,擊球時機以及控制球的運動軌跡來改變。例如用拉扯,摩擦,削皮等技術,控制力量的大小就能有效改變節奏。選擇在來球上升階段,高點階段,下降階段擊球,也可以改變球的快慢節奏。上升階段的回擊速度相對較快,而下降階段的回擊速度相對較慢。
每一個球員都有自己的擊球節奏,節奏的變化在攻防對抗中最為明顯。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法,只是你沒有在長時間的打法習慣中仔細體會,覺察到而已。就像有些球友所說的“鐵搓黨”,一板一眼地搓球,直到把對方弄死。這樣的節拍屬于“勻速節拍”,比較單一。而且還有一些球友喜歡近臺快攻,一板比一板下手快,這樣也容易陷入一味求快的節奏。
一般而言,每個人都有習慣擊球的時間,劉詩雯喜歡在上揚的時候擊球,所以速度奇快;丁寧喜歡在上揚的時候擊球,或者下降的時候擊球,所以速度比較慢,但是失誤比較穩定。制作回球的弧線也能改變擊球的節奏。當距離相同時,球的弧線越高,它的節奏顯得越慢。
正因為如此,前沖弧圈比加轉弧圈要快。此外,使用不同性能的膠皮可以使球的節奏發生不同變化。例如長膠選手用反膠倒拍的方式擊球節奏快,用長膠的方式擊球節奏慢。而長膠借轉特性則不同,其擊球節奏也有很大差異,這也是長膠選手獲勝的一個重要因素。
乒乓球賽的愛好者要自覺地按節奏打球。有的來球可以快速出手,有的則不能快速出手,要考慮打擊時間和對手的技術特點。例如對方反應迅速,借力回擊很快,當你拼得不夠好的時候可以放慢節奏。
例如退半步,在跌落時改擊球或減力,這能有效地降低比賽節奏,限制對手的特長發揮。例如對方擊球的節奏很慢,一般都是在球落下的時候擊球,以搓,削,拉為主,發力也不充分,球速很慢。這類對手比較好對付,先以對方的慢節奏繞圈,伺機突然提速,打破對方陣腳,出現機會再進攻。
乒乓球比賽中的節奏掌控,其精妙之處需要我們在比賽和訓練中不斷地去細細體會。也許我們窮其一生都不能完全理解節奏的全部內涵,但只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節奏,就能讓自己的乒乓球技術和實戰能力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