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個15歲的瑞典男孩兒和林德應中國乒協邀請,來到上海交流。期間他一直在非常仔細地看中國隊員如何訓練,怎么打球。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個長著兩顆兔牙,滿臉雀斑的孩子會是中國隊長達21年的對手。
他生于1965年10月3日。他是世界上第一位集奧運會,世乒賽,世界杯,歐錦賽冠軍為一身的乒乓球大滿貫。他多次身披瑞典乒乓球隊的戰袍,單挑了六代中國乒乓球國手——蔡振華,郭躍華;江嘉良,陳龍燦;馬文革,王濤;孔令輝,劉國梁;王勵勤,馬琳;王皓,陳杞等選手。直到2016年2月11日,他才宣告正式退役。他就是在瑞典和中國都很受歡迎,被我們親切的稱為"老瓦";由于打球極具藝術性和多變性,又被稱為"乒壇莫扎特","乒壇常青樹"以及"游擊隊長"的瓦爾德內爾。
1983年,第37屆世乒賽男團決賽,18歲的小瓦爾德內爾首戰中國,雖1:2負于19歲的江嘉良,但對蔡振華的比賽竟然打出驚人的高比分28:30。中瑞進入瓦爾德內爾對抗中國的時代。從這年開始到2006年,他就成為了中國乒乓球隊最難纏的對手。
他貢獻給世界乒壇的,一是將中國的近臺快攻打法與歐洲中遠臺兩面拉弧圈打法融為一體,把各種技術不斷的重新組合,形成全方位的攻防轉化,攻守結合的新技術風格;二是創造性的使用了"橫拍直握"的發球方法,發球技術在世界乒壇首屈一指,同時也極大的推動了歐洲運動員前三板技術的提高。瓦爾德內爾對于比賽節奏的掌控能力至今仍鮮有人企及,他戰術意識強,變化多,正手上手意識好,多以側旋弧圈球為主,反手位他可拉可打,并首先熟練使用了反手彈擊弧圈球以及側切上旋球的技術。發球上,他以正手半高拋側右上,下旋配合左側上,下旋為主,隱蔽性高,旋轉差異大,接發球上,他手段豐富,變化多,在比賽中處于主動的地位。
面對一浪接一浪的中國隊員,老瓦送走了蔡振華,將王濤拉下馬,他抬頭看見孔令輝,還有劉國梁,更年輕的王勵勤,馬琳也出現在他的面前。塞弗,蓋亭,普里莫拉茨,薩姆索諾夫,波爾等,也只能是偶爾露出他們的利齒,在大部分時間里,高昂著頭的只有老瓦一個。重要的是,就算輸了,他也握住心愛的球拍,從未扔掉過它,因為那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瓦爾德內爾的實力無可否認,因為他的存在,使得世界乒壇競爭更加激烈,也使得歐亞對抗曾經一度備受關注。有了他的存在,也讓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的目標更加明確,那就是擊敗“常青樹”。瓦爾德內爾為世界乒壇奉獻了一場又一場的經典戰役,他的技術風格永遠定格在世界乒壇。
如今,隨著他的名字從世界排名中消失,瓦爾德內爾也徹底地離開了世界乒壇。他值得所有人尊敬,也值得所有人銘記,因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乒乓球運動員之一。盡管他沒有了世界排名,但他的歷史戰績將永遠載入史冊。
瓦爾德內爾才是乒壇最后的王者,他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乒乓球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