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膠加力拱,或者說是長膠對于下旋來球的加力推,對付中臺,中路的強下旋,威力和正手8~9成力扣殺相當(扣殺基本是自身發力,而加力拱下旋,還借用了下旋的強烈旋轉),只要是對方沒吃過苦頭的,幾乎是絕殺。來球的下旋越強越好,所以,我一般接發球,或者發下旋,對方加轉搓回的時候,在球過網的時候,提前引拍至身前,在上升后期或者高點期,用加力推的發力機制將球對著兩個大角用8~9成力發力向前拱出,制動的時候,手臂自然的伸直。
要注意的是:拍型基本垂直,或者稍微上仰,這個要根據來球的旋轉強度和落點做一些調整,但絕不能上仰過多,手腕一定要固定。如果在相持過程中,來球的下轉不是那么強,有兩個處理辦法:
1.可以相應調整力度。但為了有威脅,還是要保證發7成以上的力量。
2.板形稍微向前壓一點,然后發足力,速度雖然沒有全力拱強下旋那么快,但也不亞于中等力量扣殺。對方也不好處理,這樣過去的球,是不轉球,可能會有一點上旋,但球很沉,很飄:搓就冒高,出界,發力不足就下網。自己感覺如拱推對方的正手,對方基本沒有反應;而拱推對方的反手,除非他有準備,先退后半步,要不很容易吃強烈的上旋而導致出界。
最后說明一下:
1.這個技術主要用來對付“對付中臺,中路的強下旋”。
2.推薦進攻對方的正手位,因為對付這個動作隱蔽性強,打兩個大角,完全是瞬間由自己決定的。“對付中臺,中路的強下旋”球的方法很多,也可以彈。可能大家經常彈別人的中路和反手,突然發力拱推對方的正手,是很有威脅的。
3.充分引拍,發力,重心前移動。推正手的時候,有個轉腰的動作,方向完全靠腰控制,手形要固定;推反手的時候,也要用腰力,就向反手大角打一拳的發力那樣。
4.如果錯過了高點期,也可以用這招,但拍型必須上仰,至于具體的仰角則需根據旋轉做出調整。
5.上面所說的是加力拱推的最佳使用時機。在相持過程中,使用盡可能大的力度去拱推,并要會突然變線,記住:決不能放過一個下旋球。
6.由于此球打過去是強烈的上旋,熟悉了的對手,可能用彈,或者直接敲,或者加力推,那么自己就很難受了,因為這板本來就是自身發力,速度快,熟悉的對手,回球的特點也是速度快,自己會比較狼狽。所以,雖然推兩個大角威脅很大,但也不是絕對的,往對方最難受的地方推,這才是真理。
7.這招使用后,動作要迅速還原,并準備拱后的進攻,這是一個常用的戰術組合。 謝謝老大個鼓勵,我把對付弱下旋的方法重新編輯了一下,難得有個精華,呵呵增加了一條:“2,板形稍微向前壓一點,然后發足力,速度雖然沒有全力拱強下旋那么快,但也不亞于中等力量扣殺。對方也不好處理,這樣過去的球,是不轉球,可能會有一點上旋,但球很沉,很飄:搓就冒高,出界,發力不足就下網。(推薦)” 其實拱和推我感覺差不多,只是根據來球的性質做一些小的調整,依此類推,對于不轉球,也可以發足力推,只是板形還要稍稍前傾一點,不能多了。
過去的球的性質根據來球性質有所不同(加力推的情況下):
1.強下旋:速度最快,球很怪,會自然產生一個很低平弧線,如果來球帶有側旋,回球還能拐彎。此球靠速度,落點得分。 下一板銜接,一般用正手攻打。
2.弱下旋:速度稍慢一點,怪的程度比上面差些,過網后,下落速度快,很多球,對方以為要出界了,但球很快下落上臺。這招主要作為彈擊和側身攻球外的一個對付弱下旋的方法。下一板戰術銜接,一般用下面第三點,或者正手攻打。
3.不轉:回球沒有弧線,速度慢,但非常非常飄,在空中晃動。一般做為搶先上手的一板,或者是連續進攻,打亂對方節奏的一板。要有這樣一個意識:當對方一搓球的時候,他已經輸了一半了。他一搓球的時候,就是你進攻的時候了,接下來就是如何連續進攻的問題了。
至于加力變線,自己感覺很好用,需要注意的是,方向主要由轉腰控制,手臂為輔,力量要同時運用腰和手臂的力量。這樣的好處是: 首先是發力充分; 其次動作更加隱蔽,同樣的手型,在瞬間可以攻擊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