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腳之后,抓地力跟傳統(tǒng)人字紋無差。紋路對抓地力的貢獻我猜只占一半而已,另外一半主要來自它的橡膠成份。它用的物料比較軟,也比較黏,所以每一步都可以牢牢抓在地上。即使在室外場地,表現(xiàn)也很不錯,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因為它的橡膠成份,在室外征戰(zhàn)會加速對外底紋路的磨蝕,而且暫時并沒有XDR外底版本,所以還是建議盡可能在室內(nèi)著用。
要注意一點,因為它外底比較黏的原因,如果在一些比較多塵,或者是少打理的室內(nèi)場穿的話,它很快會變得蠻滑的,那就要勤力點的用手刷一刷鞋底。室外這問題反而不太明顯,可能外底的磨蝕剛好避免了讓它都黏上塵吧。
Cushion緩震:10/10
我對它期望極高的一項,它也沒令我失望。下邊那對只有4個前掌Hexagonal Zoom Unit,而上邊Elite則有5個。這塊額外的Zoom Air可以令你在場上有更完整的緩震,跟更快的起動力。另外一樣值得留意的是它的Zoom Air Unit都是微微突出的。
看到的第一下會覺得有點Unlock Zoom的影子,說實其實更像Jordan M9的配置。穿起來沒有那像10代Zoom Max軟軟富彈力的感覺,始終它這次的Zoom Air都是Bottom Loaded的,所以比較難有這種感覺。但這并不代表它緩震能力差。Bottom Loaded比Top Loaded好的是它受力相對平均,每一步都有Zoom Air兄弟們的支援。腳跟Zoom Air的感覺穿起來真的跟Jordan XX9的腳跟Unlock Zoom很接近。整體來講,就是剛剛好,沒多,沒少的感覺。
舒適度:9.5/10
Lebron系列以往一向比較重型,要較長的Break-in時間。但這次其實不用什么Break In就可以了。
這次前掌用上了很深的坑紋,不是那些淺淺加了沒太大幫助的那種。這次真的有用在籃球鞋上FREE的感覺,還是從一雙Lebron的鞋子而來,這真的算驚喜了。就因為這些坑紋(Flex Groves),中底跟外底大致上都不用Break-in。從第一次穿就已經(jīng)沒有以往那種重重的,要用力去踏出另一步的感覺。每一步都很順很自然,鞋子內(nèi)籠也改善了。內(nèi)靴設計,加厚了腳踝位的填充物,一來,是為了避免改用大型TPU側(cè)翼帶給使用者腳踝上的不適,二來,改善整體包覆程度,減少腳在鞋內(nèi)滑動的機會。剛剛也提及到改用大型TPU側(cè)翼會令腳踝及腳弓外側(cè)在系緊鞋帶后造成不適及壓力。所以除了加厚填充物外,設計人員亦特意在TPU側(cè)翼內(nèi)層加上高密度Phylon物料去減少壓力造成的不適。系緊鞋帶后,會感覺到被緊緊包覆著,而又沒有絲毫被壓的不適。原本應該是滿分的這一項,就因為這個鞋帶系統(tǒng)減了點分數(shù)。
它改變了第一組鞋帶孔的位置,的確是有幫助,這會在下一部份詳細說明一下。但Elite跟常規(guī)賽版本一樣,都有著這個要花很多力氣才能把鞋帶綁好的問題。我明白因為強度的問題,這鞋子一定要用上這種可以受得下很多的拉扯跟壓力的鞋帶,要不然如果用扁扁的那種,跟本就沒可能可以馴服這雙鞋子,也很有可能因為受不了會斷掉。話雖如此,綁完鞋帶手指頭都紅了始終要在這扣一點點分。
包覆性及支撐性:10/10
跟常規(guī)賽版本比,TPU側(cè)翼都比Hyperposite的鎖定感來的要強。常規(guī)賽版本的Hyperposite還是有往外翻的空間,但在Elite上,TPU物料在硬度及支撐性上完全較Hyperposite優(yōu)勝,支撐能力自不然有所提升。中掌鞋帶直接連上TPU側(cè)翼,在拉緊后會感覺到側(cè)翼貼服地將腳掌鎖定。剛才提到,第一組鞋帶孔位置改良了,這增強了FLYWIRE對前掌外側(cè)的支撐及保護。在劇烈跑動及轉(zhuǎn)向中,前掌外側(cè)尤其受力,所以將FLYWIRE位置稍微改動,將它移到受力位上,可提高側(cè)向或轉(zhuǎn)向移動時的支撐。
此外,外底那六角型Zoom Unit亦用作防止翻船的Outrigger用,這代Lebron另一獨特應用的技術-Megafuse。簡單來說便是在支撐力欠奉的Mesh網(wǎng)面中,將TPU加入其中。是一種比Hyperfuse支撐性及耐用性更高的技術。NIKE在高支撐及高磨損要求的位置上應用Megafuse,而在需求較低,或靈活性需求較高的位置則只保留基本Mesh網(wǎng)面,達到整體靈活之余亦不失支撐性及耐用度。
在跟常規(guī)賽版本比較,Elite側(cè)翼的Megafuse是跟側(cè)翼分開的,籍此增加靈活性,而且覆蓋范圍亦較廣,可以在高強度比賽中提供更多保護。大塊TPU中足穩(wěn)定器,為中足提供穩(wěn)定性及防止扭傷。Elite腳跟跟常規(guī)賽版本一樣,有內(nèi)置足跟穩(wěn)定器,但由側(cè)翼伸延到后跟的Hyperposite就換作了TPU,這樣后跟穩(wěn)定性及支撐性亦得以提高。最頂鞋帶孔亦由1個變成2個。換作TPU側(cè)翼后,支撐性提高了,但亦因為硬度提升了,一個鞋帶孔不足以把TPU側(cè)翼拉緊,所以用上2個。而這兩個鞋帶孔亦花了心思去設計。鞋帶孔前段較細,其實是用作拉緊鞋帶后,把鞋帶固定好的作用,防止鞋帶因為激烈比賽中受力而慢慢松開。
散熱/透氣度:6/10
全腳掌襪套設計,厚厚的填充物料,再加上Megafuse鞋面,就是犧牲了透氣跟散熱能力。所以不太建議室外著用,尤其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