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腳體驗
本人平時穿43碼的鞋子,足圍24cm,正常足弓,屬于不寬不窄的埃及腳型。鞋子初上腳,鞋楦寬度合適,略有空隙,扎緊鞋帶調整一下,鞋面就很好地貼合了腳面。鞋身整體包裹性不錯,足夠硬的鞋跟和微微向內的弧度牢牢地鎖住我的腳跟。腳下則和我猜想的一樣,phylon這種比較緊實的材料加上不厚的鞋墊,并沒有亞瑟士跑鞋搭載了GEL膠的那種軟綿綿的腳感,比較扎實。原地跳走幾步,這時候感覺到后跟氣墊了,落地時氣墊有明顯的形變,還有不錯的回彈。邁步時鞋底也很靈活,可以說這雙鞋壓馬路腳感也是很不錯的。
路跑體驗
鞋子都上腳了不出去跑個步怎么行。我熱身下樓,周遭一絲微風都沒有,空氣中充滿濕氣,這南國的氣候啊,到了十二月中旬竟然還有20多度。直接在水泥街面開始奔跑,剛好可以測試鞋子的路感和透氣效果。我以530的配速勻速跑,過程中嘗試了后跟著地,全掌著地和前掌著地。后跟著地的方式當然是最舒服的,巨大的U形氣墊帶來的緩震感非常明顯,并且一點不拖泥帶水,隨之而來的回彈和前掌的靈動讓落地蹬起的動作就像旋轉的車輪一樣流暢。但換成前掌著地時則沒有那么舒服了,沒有了氣墊緩震,路面的反饋感很明顯,鞋墊的效果也差強人意,還有前后掌落差比較大也不太適合前掌著地。
跑了幾公里,汗水已經浸透了我的衣服,得益于鞋面的網孔,腳下呼呼生風,鞋里一直保持干爽,我想這雙鞋在十幾度到二十幾度之間的透氣表現應該都是不錯的。這時經過一段剛灑水的街道,我先是減速小步跑,然后逐漸加快速度。感覺在600的配速下鞋子還能有比較好的抓地力,但是繼續加速則出現輕微的打滑,配速還沒有到500我就不敢加速了。該鞋在防滑方面表現平平,我分析是鞋底的鏤空導致觸地面積小和過于規則的華夫格設計所致,如果是在塑膠跑道上應該就沒有問題了。耐磨性我認為全掌的橡膠應該還是不錯的。
剛上腳時我提到了這雙鞋比較貼合腳面有不錯包裹性。但是鞋面還是挺軟的,缺少一些支撐性。在我跑了2公里后就明顯感覺鞋面里的支撐片在磨我拇趾背,大拇趾也在頂鞋頭,相當不舒服。最后我只能保持在530左右勻速跑,再快腳趾腳面就受不了了。于我自己而言這鞋也就適合十公里以內的慢跑訓練,我應該不會穿它進行LSD訓練。
場地跑體驗
回到塑膠跑道上,Air Max Sequent給我的感覺和路跑區別不大,尤其是后掌氣墊的緩震感。我想這正說明了這塊氣墊的效果,不管是比較硬的水泥路還是較軟的塑膠跑道,它都已經提供足夠的緩震了。唯一讓我比較擔心就是它的安全和壽命。
看這夸張的形變是不是很給力。正常的邁步落地就是這種效果,在達到最大形變后會馬上提供有力的反彈。前掌的靈活度相當高,蹬踏毫不費力。
在塑膠場地慢跑時的腳感我就不贅述了,我感覺有一定基礎的跑友穿它進行節奏跑也是可以的,但是距離不宜過長。配速因人而異,但單次訓練距離我建議控制在5至6公里之內。
有一點可以介紹一下的是Air Max Sequent中底使用的Phylon材料在籃球鞋領域也很常見,但大多用在室內鞋上。原因是Phylon雖然在合適溫度下物理性質很不錯,輕便Q彈。但是溫度稍高就不行了,熱衰減比較厲害。夏天地面溫度較熱時跑不了多久材料就會變軟失去彈性。所以我更加不建議夏天時穿著這雙鞋進行長距離跑。在天氣較熱時,跑步場地選擇上,塑膠場地上的表現優于水泥地或者瀝青路面。
綜合訓練體驗
除了奔跑,Air Max Sequent作為訓練鞋也是不錯的,理由當然還是因為后跟這塊氣墊。我進行了幾組深蹲和箭步蹲的練習。深蹲時身體重心略偏后,氣墊緩震對我穩定重心很有幫助。箭步蹲時,后側腳上的鞋面要彎曲至90度左右,鞋子也完全沒有束縛的感覺。其它如跳樓梯,原地伸展跳自然也不在話下。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對于顏值黨來說,這塊氣墊也是足夠吸睛的。
總結
經過幾天的使用,我認為Air Max Sequent是一雙能夠踩街,普通跑友適合中短距離慢跑,進階跑友還可以用來訓練的跑鞋。雖然官方售價849元,但是在其它購買渠道,例如速爾商城上就有不小的優惠,有不錯的性價比。只是在平常穿著中要多注意保養,盡量避免剮蹭尖銳物或在碎石路上使用。畢竟萬一個不小心氣墊漏氣了這雙鞋就等于宣告報廢了。
優點:氣墊緩震舒適,有彈性,外觀霸氣;鞋面透氣性良好;前掌活動靈活,自由度高。
缺點:鞋面支撐較差,跑步時會頂腳趾或磨腳面;Phylon中底熱衰減明顯,不適合夏天長距離奔跑。
定位:優良的后跟緩震,正常步態,正常足弓,適合日常的中短距離慢跑訓練。不推薦低足弓,內旋過度人群使用。不推薦在復雜路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