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點一:力線不正
其實這個問題在馭帥15身上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再說這雙馭帥15V2力線不正似乎意義不大,不過因為這雙鞋在更換了鞋面材料以及后跟一些材料微調以后,加上砍了鞋幫所以力線向內扣的程度有所優惠,但依舊存在,不過靜態上腳不會像馭帥15那么明顯了。
缺點二:吸灰嚴重
馭帥15的水晶底我也是在同樣的場地測試的,當時雖然水晶底的馭帥15也會吸灰,不對所有鞋都會吸灰,但是15的水晶底吸灰并不嚴重,所以整體的抓地還是非常穩當的。而這雙馭帥15 V2的吸灰程度堪稱翻倍,就是走幾步紋路就會吸滿灰塵,我當時測這一雙鞋光錄素材就用完了人家3大張粘塵墊可見一般。但這絕不是說馭帥15V2抓地不好。
缺點三:重心高,場地感差
這雙馭帥15V2的鞋墊厚度達到了6.5mm,硬度約40。對比馭帥15的5.8mm厚度和約為30硬度的鞋墊。厚度和硬度都有所增加,收縮行程更短,在加上輕彈(低配)組合李寧云。整雙鞋的前掌重心約為32mm屬于偏高的狀態。
說完缺點當然要說下解決方案了:第一個可以更換一個定制的鞋墊,便宜點的可以看看XM家的做個嘗試,或者直接更換帶有硬質足弓支撐的鞋墊,當然你可能會喪失一部分原先體驗到的腳感。
第二個當然就是直接去外場打球了,70硬度的外底和加速且深的外底和這樣稀疏的紋路耐磨上還是屬于過關的。
第三個點就沒辦法了,本身李寧輕彈(低配)組合云的雙層中底就不可能太薄,而且要保持足夠的性能和腳感現有的超臨界材料都要達到20mm才能有官方宣稱的回彈率。所以如果你已經選擇第一個方法的情況下可以再升級一下選擇一個帶有足弓支撐且非常輕薄的鞋墊,我之前自用的全掌薄碳纖鞋墊就很不錯,不過小四百的價格,確實太貴,如果哪位鞋墊買的多的朋友歡迎屏幕上分享一下你們用的比較好的鞋墊。
腳型適配
這雙鞋對于腳型正常和偏寬的腳型來說比較友好,兩側對于瘦腳會有點空,但是好處是鞋楦的上方腳圍做了壓低,所以除了大肥腳和又寬又肥的腳之外都可以穿,高腳背和扁平足調整鞋帶孔之后也是可以穿的,普適性做的非常出色。
鞋面性能
鞋面包裹:整個鞋的包裹做的非常好,本身這樣的鞋面材料對于球鞋有有很大的加強鎖定功效,前掌外側的飛線和足弓內側的飛線用力拉緊鞋帶以后的體驗是非常好的。不過后跟會有輕微的上下滑動,但并不是非常嚴重,這個可能是我穿的新襪子有點摩擦系數不夠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應該是后跟沒有單獨增加海綿枕頭做加強的原因。單看包裹這雙鞋靜態下堪稱大眾版的教科書了。
鞋面支撐:這個鞋面強度。我說個頂級應該沒人反對吧?CJ1和13同款鞋面,不需要太多質疑。前掌內側的熱貼支撐,外側四組飛線的支撐以及上包的EVA材料加固,鞋面的側向支撐不會有過多的問題。
不過足弓支撐部分依舊更多的依靠鞋面搭配內部足弓飛線做增強,而未增加內側足弓的外置TPU以及整個成品鞋的力線內扣,足弓處的體驗是依舊存在空或者足弓支撐不夠帶來的運動時明顯力線偏移的現象。
中底性能
前后掌的腳感屬于軟大于彈,但是整個的中底響應也比較迅速,回彈很快,前后掌的腳感體驗并沒有過多的區別,前掌相對來說軟度和行程更長一些,畢竟是穿云而出,后跟因為硬質的TPU加固和內部的云覆蓋所以會稍硬一些,提升更多的緩震極限。
不過因為過于厚實所以前掌并沒有過多的場地感,相比1314的那種韌彈的腳感來說更柔軟,類似加厚的Boost稍弱一點的回彈體驗。前掌80kg以內完全夠用不震腿不震膝蓋,后掌緩震90kg內也完全沒問題。
外底性能
鞋頭的上翹,圓弧型的前掌,整雙鞋的滾動感很平滑也很明顯,所以這部分彌補了中底重心高缺乏場地感的問題,可以在變相,突破的瞬間增加些許移動速度。打個比方,薄底的鞋就像穿了時刻發揮提速效果的五速鞋,而這個內就是穿了一個增加護甲的保護性很好的常規鞋。有提升但是沒有非常夸張。
抓地在干凈的內場且不吸灰的情況下即停即走,而且非常的到位。特別爽,有灰或吸灰以后,你們自己看吧。
安全性能
抗扭無需多說,SAS系統的整個力傳導和抗扭基本上在馭帥系列上很少見到翻車,除了當初我測評的馭帥11會差一點。而防側翻其實有點尷尬,前掌的防側翻雖然說重心高,但是延長明顯的外底防側翻角且70硬度的材料組合坡度的鞋面和內扣不正的力線還是可以提供很高的防側翻的。
關鍵是后跟,明顯窄于前掌的后跟寬度,以及沒有任何延伸且圓弧的后跟同時毫無任何后跟外側紋路上翻以及直接限制到死后跟TPU,常規狀態下是很穩的,但是一但發生接觸的話,整個后跟會瞬間崴過去,譬如落地時候后跟內側踩到其他人的腳上,或者橫移時候被擋拆時后腳跟外側著地等特殊極端情況,常規狀態下沒有任何問題。
總結
馭帥15V2,是一雙適合全位置的水桶級別的實戰鞋,同時有著出色的鞋面性能的全能戰靴。這雙馭帥15 V2完全是可以對標曾經的HD系列的鞋款。當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力線不正,重量不夠極致。如果這樣一雙馭帥15 LOW版可以做到五百到六百的價格區間,重量能控制在400g以下的同時整體重心再低一點,那么吃下當年HD系列的份額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