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震:16分
對我來說,寫到UA鞋子的緩震時是最苦惱的,因為無論怎么描述,都有一種收了UA錢來幫他們強行洗地的感覺,相比AJ,噴,泡圈子里的裝X風氣,實戰鞋圈里的跟風風氣顯得更嚴重。說句玩笑話,自從UA籃球鞋橫空出世,阿迪的忠實無腦噴少了很多,在他們眼中,終于找到了比"他們想象中的阿迪"還硬的外國品牌,當然,這大部分還是想象中的。在各大論壇中,調侃UA為"美國安踏"的大有人在,如果他們真的購買且體驗過他們嘴里的"板磚",那么據我推測UA的銷量在中國也能和安踏抗衡了。
庫里2.5采用了2代同底設計,中底緩震技術自然也是原樣照搬,Charged緩震技術就是在中底鋪滿緩震膠,這倒是很常見的,但它又在重點受力部位,比如前掌,做出類似鏤空的設計,這就會在受力時下陷來吸收能量,達到緩震的效果。在這個很多人管前掌zoom叫"屌絲配置",一言不合就要求全掌zoom,不上全掌Boost就扔板磚,認為"天下國貨緩震一般渣"的"高要求"年代,這種比較溫和的緩震技術被噴也在情理之中,但平心而論,我相信對大部分體重不是太大的球友來說,腳感絕對不差,被說成板磚是不公平的。
包裹:19分
雖說這不是我的風格,但說得簡單粗暴一些,庫里2.5與2代主要提升點就在包裹性上。2代的包裹性足夠驚艷全場,但它過于迷戀自身鞋面的神奇效果,而似乎對內靴的設計不屑一顧,我認為這也是沒能打動一些配置控的一個小細節。而2.5在鞋頭處有一塊并不大的內靴設計,而這恰好把五個腳趾緊緊固定,防止實戰時的滑動。在實戰中對腳趾的保護實在是太重要了。再說對腳面的包裹,一方面,不對稱的鞋面解決了實戰變向中鞋子自動"松綁"的問題,另一方面,全新設計的內靴給了腳面和腳踝真正的貼合感,但同時也要提醒大家,2.5代可能對腳型要求較高,腳背高的球友也許會吃些苦頭,另外,鞋碼的選擇要慎重,我強烈建議大家去專柜試穿,因為每個人腳型不同,情況不同,偏小半碼,一碼甚至兩碼都是可能的。
支撐:18分
庫里2.5是雙很"有型"的鞋子,它在實戰中不易彎折變形,這得益于多處"隱形"的TPU,首先鞋側的TPU硬度十足,能很好起到防側翻的作用,鞋底處的TPU面積可觀,實戰效果和碳板別無二致,大家也不必糾結。再說后跟,后跟處的TPU設計低調,但強度十足,保護性極佳。
抓地和耐磨:8+8分
由于與2代同底,鞋底的紋路很特別,不是傳統朝一個方向的人字紋或者是水波紋,而是從中間發散的類似五角星的一圈圈紋路,換句話說,紋路的方向不是朝一個方向的。從實戰體驗上說,抓地力確實強與一般的后衛鞋,變向,急停都毫無壓力。
再說耐磨度,就不能關注鞋子的官方宣傳以及科技什么的了,這一點很特殊,所有的耐磨科技,在中國大部分野球場面前,都顯得那么不堪一擊。這橡膠底剛開始確實讓我心里一顫,但是搞測評,絕對不能印象流,所以還是從實驗的角度出發。首先,底紋路給我的印象是很深很硬,我將近1個月的使用下來,沒有任何明顯的磨損(塑膠地)。當然這跟個人打法有關,但是我想說的是,不要過分妖魔化一些價格高的簽名鞋的不耐磨度。有時,所謂低端實戰鞋的耐磨度高也許只是你的心理作用。
外觀與性價比:7+7分
外觀永遠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庫里2.5的外觀比較符合我的胃口,不對稱鞋面,流線型外觀,感覺是概念版的Curry 2,在我心中是雙高顏值球鞋。
再說性價比,1099的發售價較之前已是良心不少,單純從實戰角度來講,850元左右的價格能買到一雙配置全面升級的最新Curry戰靴,也是很棒的~當然對于非庫蜜人群來說,性價比還是不佳。
綜合來說,憑庫里2.5的性能完全可以勝任2代到3代的過渡鞋款。它既保留了2代的配置,又延續了2代的基本鞋型,在細節上,它又有許多用心十足的改進,在售價上,又降至1099元(市場價850元左右),沒有入手過Curry 2的球友不妨嘗試下這雙性能有所升級的庫里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