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點
(1)Bounce緩震
雖然跟Harden Vol.1相比較,B/E是被降級了,但是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歡Bounce緩震,像是之前寫過的Dame 3,Lillard 2,D.Rose Dominate IV,甚至像是跑步鞋款的Alpha Bounce,都是我覺得價格實惠又性能良好的鞋款。Harden B/E的Bounce后掌緩震感覺明顯,相當軟彈,但是也不會讓你覺得腳整個陷下去。
前掌緩震較輕薄,比較貼地,保有良好的啟動速度。這方面還是秉持著跟Harden Vol.1一樣的設定,以后衛鞋為主要考量,要有緩震但不能犧牲太多啟動速度。這方面我覺得一直是Bounce籃球鞋的特點,一直都保有相當好的緩震,價格也相對比較能接受,而且還勉強算是明星代言款呢。
(2)抓地力好,耐磨增強
斐波納契數列,科科,拖Harden Vol.1的福,現在這個名詞我也會講了。鞋底是斐波納契數列的造型結構,除了好看之外,抓地力也是維持了一樣的優秀性能,急停變相都沒有問題,而我手上這款配色的半透明水晶外底也相當性感,不過要維持干凈比較麻煩,建議打完球最好能擦拭一下。
令人驚喜的是,似乎這雙鞋的耐磨度比起Harden Vol.1有稍微的提升,大家別忘記Adidas系列之中不是只有Crazy Explosive是橡皮擦,Harden Vol.1其實也不遑多讓。但是Harden B/E的耐磨度似乎要好上不少,畢竟定位是外場實戰鞋,還這么橡皮擦的話,豈不是一個暑假就磨光了?
另外也別忘記,鞋底隱約還是可以看到8字型的TPU支撐片,在其他配色上可以看的比較清楚,跟正代一樣,可沒有隨之簡配掉,在實戰中他也是能發揮相當好的支撐作用的。
(3)外觀與材質運用得宜
雖說Harden B/E是外場實戰版的球鞋,但是說穿了他其實就是Harden Vol.1的簡化低價版,如何將材質運用正確也是一門學問。除了換成便宜好用的中底Bounce之外,當然不可能奢望他使用Primeknit的材質,但是Harden B/E使用了工程網布結合質感相當不錯的皮質,保有透氣性,包覆性與支撐性的平衡,外加鞋帶是不對稱的設計,前腳掌的部分非常合腳舒適,甚至Harden Vol.1的壓腳背狀況在這雙鞋身上也有改善。
二、缺點
(1)不跟腳的問題居然需要慢慢適應
有點類似Crazylight Boost 2016,Harden B/E一上腳就可以發現不太跟腳的狀況。即便我把鞋帶已經扯到死緊,還是會有一樣的問題。在實戰中是不會發生掉鞋的情況,而且大概開始打球10分鐘基本上會忘掉這件事情。
直到我上腳差不多第5次,鞋面的皮革跟網布慢慢磨合,然后我使勁把最后一格鞋帶孔拉緊,不跟腳的情況就減少了許多。我不確定是因為我個人腳型問題還是他本身設計問題,不跟腳的狀況是前3次穿著完全可以清楚感受到的,這也讓腳后跟的TPU固定無法發揮到他該有的作用。
(2)鞋帶超難綁
沒有動態鞋帶我是不介意,但是連我腳這么窄扁的人,都要幾乎把所有鞋帶孔給松開才能穿上腳,也未免太辛苦了吧。
鞋子本身的鞋帶孔與鞋帶設計都是只能用扁鞋帶,鞋帶孔還有高低差,而且我認為因為左右跨度過寬,腳背的部份又設計的比較扁平,導致鞋帶不容易拉上,這點在實戰中影響不大,但是對我這種急性子的人來說感覺有點煩,要是5打5分隊的時候因為綁鞋帶花太多時間被別人搶先一步,那不是虧大了嗎,至少要等15-20分鐘才可以上場。
總結
Harden B/E我覺得很可惜,不跟腳這件事情真的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我覺得雖然是小缺點但是心里總是會有點在意。目前我在實戰之中并沒有發生掉鞋的狀況,鞋子整體表現也很穩定,緩震跟抓地力都很突出,鞋子表面的長頸鹿紋我個人是說不上喜歡但可接受,二級市場價格大概500-600中間我覺得也很合理。
Harden B/E不禁讓我想起不久之前測過的Kobe Venomenon 6,兩者都是明星代言款的分支,一樣都是后衛鞋,強項也這么湊巧的都是緩震跟抓地力很好,而Venomenon 6保護性略差,Harden B/E則是有不跟腳的問題,都有點美中不足,不過整體來說我覺得Harden B/E擁有比較好的材質,保護性也較好。如果你不知道兩者怎么選擇,那就... 看你比較喜歡哪位明星就選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