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點
(1)抓地力超棒
通常我測試鞋子同時間會穿不只一雙,而Harden B/E 2正是這段時間抓地力最強的一雙鞋。外底紋路跟鞋子造型一樣,很有復古科技感,不知道為何讓我想起了不起的蓋茲比這部電影的線條設計,美的讓我時不時會拿起來把玩一下。
然而他不只是長得漂亮,抓地力還非常兇猛。確實在各種場地上,急停跳投,變向橫移,各種動作,各種場地都沒有出現過打滑的問題。而且雖然鞋型略偏窄,上腳后可以明顯感受到外底非常寬闊,抓地力不但強,還超級穩,這讓我一上腳就愛上他了。
另外,實戰后約4-5場,目前沒有出現明顯磨損,我覺得是材質上可能還算耐磨。但是刻痕不是太深,所以對于愛好打外場的族群來說,這雙可以考慮,但應該不會是最耐磨的那雙鞋。
(2)Bounce緩震還不錯
Adidas目前的緩震二當家Bounce,多用于千元以下的款式,尤其Dame系列應該是最出名的,近期的D.Rose 9也降級改用Bounce,但是我重申依次我說過很多次的話,Bounce用于籃球鞋,真的一點都沒有不足之處。反而我覺得對于喜歡快速反應,彈性更佳的緩震感的族群來說是非常適合的。
不過Bounce畢竟不是Boost,如果真的是打滿整整將近2小時的全場,而且跑動不算少的話,那還是會腳酸的。但是正常來說,2小時以內,有休息時間交替,我覺得這雙的Bounce緩震基本上都還算是足夠,較薄的前掌貼地感也很好,啟動不拖踏,整體而言沒什么不滿的地方。
(3)包覆性與保護性都不錯
比起Harden Vol.2,Harden B/E 2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材質。質感還不錯的網布,還有厚實的內襯,外加效果意外非常良好的動態鞋帶,讓整體包覆表現意外的非常好。我覺得包覆性其實是勝過之前測試的Crazylight Boost 2018,由于有較厚的內襯,在切入變向的時候比較能減輕腳掌的扭力。另外雖然肉眼看不到抗扭轉支撐片,但是Harden B/E 2的抗扭轉能力其實相當不錯。
另外,流線的外底圓弧也塑造出了防側翻,本來就很寬廣的外底就讓穩定性非常良好,防側翻更是讓變向的時候增加了安全感,堅實的后跟TPU也有很好的固定效果。上代有的不跟腳問題,這代也改善非常多,基本上鞋帶綁好,穿上厚襪子,并不太會出現不跟腳的問題。所以整體來說,非常意外的,看起來很乾凈普通的一雙球鞋,其實上腳后實戰卻非常強悍,這是我購買的時候沒預料到的。
二、缺點
(1)緩震要是能再好一點就好了
說坦白說我又在雞蛋里挑骨頭了。前面說過Bounce緩震其實并沒有什么不足之處,但是真要說,我某場球幾乎不間斷打了2小時的全場,不停的來回奔跑讓我的雙腳與膝蓋到最后已經感覺有明顯酸痛,而且我是沒有太大的跳躍動作的人。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一周打球至少平均3-4次,體力本身已經是快吃不消了,腳酸其實也很正常。我真的也不知道我在胡說八道什么,只是想隨便找一個理由打擊一下Harden B/E 2,不要讓他覺得自己真的沒什么缺點就太自傲。
總結
上一代的Harden B/E其實我就滿喜歡的,低廉的售價和不錯的實戰表現,也能說的上是物有所值了。但是外型簡化,性能卻有小提升,改善缺點的Harden B/E 2,價錢反而降了100元,讓我非常驚艷。B/E 2原價799人民幣的售價,一般入手價大概落在550元上下,Harden B/E 2在各方面表現都很禁得起考驗,讓他的性價比顯得更高了。雖然材質說不上非常好,但是處處用的合理,完全是為了打籃球而生的一雙鞋。因此我給了他這么高分。
雖然我也會幻想把Harden B/E 2同樣的性能,然后把Bounce換成Boost,價格定在1000人民幣左右,但是恐怕在市場上會擠壓到Harden Vol.2,還有休閑款式的LS 2等其他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