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 Jordan XIV于1998年正式發售,應該說是Jordan Brand以跑車為靈感而設計出來的精品。值得肯定的是,但凡以跑車為靈感而設計出來的球鞋基本上都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喜歡,在Air Jordan XIV之后所出現的adidas The Kobe是這樣,而基于HUG三維環抱系統所設計而成的adidas T-MAC IV也是如此。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述所提到的The Kobe和 T-MAC IV所擁有的精彩只是在于模仿,而Air Jordan XIV在此方面則注重的是以細節設計來傳神。
首先,Air Jordan XIV將人們所習慣看到的Jumpman Logo和Ferrari汽車標志的外框相互結合在一起,從而設計出Air Jordan系列史上最為獨特的一個Jumpman標志;其次,Air Jordan XIV在鞋身前端采用了和鯊魚牙齒類似的造型設計,并以此在形態上來迎合Ferrari 550 Maranello那迷人的車燈;最后,Air Jordan XIV在內側鞋底后半處設計了一個很別致的疏氣孔,而經過后來的事實證明,正是因為有這個疏氣孔的存在,Air Jordan XIV才真正在設計上做到了神似。
當然,在性能方面,Air Jordan XIV也有讓人稱道的地方。首先是Air Jordan XIV采用了內高外低式的鞋幫設計,這樣的設計為穿著者的腳踝提供了一定的靈活性;其次,Air Jordan XIV的鞋身兩側布滿了透氣孔,如此選擇顯然可以相應的增加球鞋的透氣性;最后,Air Jordan XIV在鞋底是以全掌Zoom Air緩震科技來搭配人字型耐磨外底,如此經典的搭配自然是為Air Jordan XIV這款球鞋提供了絕佳的實用性。
毫無疑問,Air Jordan XIV是整個Air Jordan系列中較為經典的作品之一,尤其是頂著喬丹最后一投的光環,它的魅力的確可以讓人為之深深的著迷。
這可以媲美任何一份好萊塢電影劇本了,MJ身為公牛的最后一戰就像是為他傳奇般的生涯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一般,而他當時腳上所穿的正是Jordan XIV紅黑款呢。多美好的最后一役啊。
早在Audi TT充滿殺氣的外觀帶給Adidas The Kobe設計靈感之前,Ferrari 550 Maranello就已經成為Air Jordan XIV的設計靈感來源了。
Air Jordan XIV的設計元素都可以與這臺意大利血統的超級跑車Ferrari 550 Maranello的設計概念相連結,如鞋側的Logo是與Ferrari的經典盾牌造型mark所做的結合,鞋后跟的車胎壓紋膠片,以及中底內側仿電纜外型的透氣孔,都是Air Jordan XIV設計小組匠心獨運的設計。
在鞋領處不對稱式設計成功的融合了高統身的保護性以及低統的靈動性。雖然這樣的設計無法帶來很完整的高統的保護作用或是低統靈活的踝部活動性,但是他絕對是一雙讓你隨心所欲的鞋款。
Air Jordan XIV的外底設計提供了極佳的抓地力,其實這也沒啥好談的-不過就是硬橡膠外底材質搭配魚骨紋的設計,不過他的的確確的給予了穿著者應該有的抓地力,甚至更超出你的預期。
外底則是猶如Hummer H1般堅固的中底碳纖維穩定片;“片”如其名,他能夠在你所知道的任何地表上提供Air Jordan XIV中底結構所需的抗扭轉性,如弦子理論,弦子理論(string theory)的起源即是有人假設這些粒子其實是很小很小的弦(曲線),然后試著去描述基本的物理定律。目前弦理論是唯一有可能解釋一切已知物理現象的理論,特別是它包含了大多數理論無法描述的量子重力作用。是真的的話,這片穩定片很有可能在某個空間里扭曲,但絕對不是我們所知道的這個空間。這塊中底碳纖維穩定片絕對能保證在未經你的允許下,你2/3的后腳掌絕對不會離開你的控制范圍。
Air Jordan XIV內置式的腳跟穩定設計以及宛如藝術般的壓模成型中底也提供了與中底碳纖維穩定片類似的功能。中底構造由Phylon組成,猶如肌肉包覆著骨架般的包覆著中底碳纖維穩定片,一直延伸至鞋側邊緣,但又將穩定片最核心的部位展露在你面前。這樣像上包覆的中底設計猶如嬰兒搖籃般的溫柔的,但又厚實的包覆住你的腳踝,甚至兼顧了最細微的左右側移的動作。
Air Jordan XIV配置EVA材質的鞋墊以及雙重密度的緩沖墊設計(藍色部分),他們與前后腳掌Zoom Air的緊密結合,除了消除沖擊力道之外,更提供了反應極佳的作用以及場地的回饋感。
Air Jordan XIV的中底設計可以說是取材自Air Jordan IX的靈感,也就是只在前腳掌兩側延伸上來的壓模成型的保護片。他們能夠確保你的前腳掌在強行切入時絕對不會自個兒跑到別的地方去了。但是就Air Jordan XIV的case來看,這個設計似乎是不太必要的;那是由于鞋面所采用的設計以及材質,已經有足夠的包覆性來確保你的前足穩定了。
Air Jordan XIV的中底一樣具有減少沖擊力道的作用,這可以說是他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了。在整個Phylon材質成型的中底結構中配置的是前后腳掌的Zoom Air Unit,而Zoom Air的配置在Jordan系列中算是由12代開始采用,在13代上精雕細琢,而在14代上完美呈現在世人眼前。我會這么說的原因是因為Air Jordan XIV所帶給我的沖擊保護感,彈性作用以及對場地的回饋感都是前所未有的。Air Jordan XIV的避震設計對大號的中鋒或是前鋒也許是嫌不足的,但對于其它位置與體型來說就十分令人滿意了。
而且,Air Jordan XIV極佳的底座設計并沒有因為鞋面的設計而有所減分;鞋面內里沒有襪套式鞋身,只有幾近無縫線式的內襯設計,而寬度剛好的隱藏式的鞋帶孔設計也帶給穿著者絕對的包覆性,如上所提,在測試的時候,我完全感受不到我的腳在鞋子里滑動的感覺,前后左右都有完整的包覆感。其實,只要鞋面的硬度有被你穿開,在我結結實實的穿過一次后,Air Jordan XIV就可以提供你完完全全的包覆感。
Air Jordan XIV是采用不對稱式的鞋領設計,Air Jordan XIV要算是雙半中半低的款式,而這樣設計的原因,也是為了要徹底揉合中統與低統的優點,也即是指中統的保護性以及低統的舒適感與靈動性。雖然Air Jordan XIV不是第一雙Jordan的非對稱式設計(之前有5代以及13代),但是我認為他是其中表現最佳的一款鞋款,而這都要歸功于鞋領處的記憶泡棉的獨特設計了。他獨特的硬度帶給Air Jordan XIV極佳的支撐以及扭轉時的保護,絕對比傳統的泡棉材質為佳。雖然,這樣非對稱的設計無法帶來很完整的高統的保護作用或是低統靈活的踝部活動性,但是他絕對是一雙讓你隨心所欲的鞋子.
總的來說,在這種種的元素以及特色加總之后,Air Jordan XIV就成了一雙能讓你發揮最大潛力,甚至超乎你所能想象的表現的鞋款。在我測試2個禮拜原版Air Jordan XIV以及又另外2個禮拜的Retro款Air Jordan XIV后,我發現我竟然比平常更要來的認真測試它們;Air Jordan XIV全方位的表現給了我更多的信心在球場上盡情發揮;我并不是指Air Jordan XIV可以把每個人都變成了Michael Jordan,但他絕對可以把每個平常人都變的比較不平常些。
Air Jordan XIV唯一的缺點就是你會需要多一點的時間來馴鞋,而且不適用于一些大個子球員,尤其是在前腳掌的部份。不過,如果你是個速度型的后衛或是前鋒(甚至小中鋒),你絕對不會感到失望的。Air Jordan XIV,就如同他的兩個靈感來源一般,Ferrari 550 Maranello以及Michael Jordan,是在一個世代里只能出現一次的完美藝術呈現。毫無疑問的,Air Jordan XIV,就是我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