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支撐
二十一代踝側凸出的位置,正好將腳踝緊緊包住,以往球鞋的做法大多是鞋面維持平整,然后加上厚厚的內部填充來抓住腳踝,有心加強的會把這個區域的填充作造型的改變,或是搭配內靴設計來處理踝骨突出的問題,二十一代雙管齊下,用了厚厚的填充,同時加上符合踝骨的曲線,二十一代之所以會讓人穿上時感覺舒服,也是因為這個區域的設計,在不失保護的情況下,腳踝的車縫線合理的將內襯劃分成若干的區域,既起到了保護作用,有減少了內襯與腳踝的接觸面積,增加了透氣性,提高了舒適度。后跟往上延伸的紅色TPU片增強了基腱的固定,內側的圓形區域以及外側突出這兩塊腳踝的皮料可以感覺出有硬化處理,強度與Zoom LeBron III的皮面硬度類似。
看似高統的設計,其實并非真的超高統設計,與20代相比較,其實兩雙的上緣高度是一樣高的,而20代對這個區域的處理,是干脆將整個區域簍空,然后搭配踝骨上下的固定來達到踝部支撐的效果。相比較之下,二十一代所能達到的支撐效果明顯超越二十代許多,更精確的說,應該是踝部的包覆感好很多,且踝部的活動性并不會下降很多,搭配上最末端三選二的鞋帶孔設計,能夠適應不同腳型的朋友。另外,因為這部分的皮質比同一設計師之前的作品柔軟很多,最末端的鞋帶孔一拉緊,可以將踝部的兩塊皮向內拉,達到更充分的踝部包覆作用。
抓地力
二十代最為人所惋惜的就是他的抓地力問題,我心愛得不得了的二十代戰靴也得因此而束之高閣。記得去年我穿二十代時還是都在室外PU場打球,大家所不習慣的皮環問題我都還能適應,所以二十代成了我的最愛。但是進入室內木板地后,二十代的抓地力急遽下降,不愿承認這點的我還試過各種方式,刷干凈鞋底去打,在戶外場先磨合過再進室內打(怕太久沒穿,表面氧化造成抓地力的問題),但是最后我不得不承認二十代的抓地力讓我不敢再啟用他上場。
二十一代的外底造型是由DNA而來,纏繞的DNA巧妙地構成了雙層的外底紋路,高低橫紋的方向符合腳掌彎曲的習慣,類似設計曾在air jordan 19造型外底出現過,透明膠底的區域是設計師希望強化抓地力的部分,所以DNA改為單層設計,讓接觸面積增加。二十一在嘗試的幾次切入急停后都給了穿著者充分的支撐,又有一雙可以在球場風馳電掣的戰靴讓穿著者一邊打球一邊得暗然擦去眼眶中喜悅的淚水。
另外一個讓人高興的是,二十代最讓我懷念的外底造型也是延續下來,可以看出兩雙前掌外底的造型幾乎同出一撤,補強的trigger位置可說是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二十一代后底部分是增強的地方,讓后跟穩定度上升,這點也與十九代類似,利用前掌外側與后掌內側的造型來增強球鞋的穩定性,以及左右移動時的支撐。實戰下來,發現外地的耐久度還是非常糟糕的,在無數次迅速的急停與轉向的作用下二十一代的外底發生磨損現象相當嚴重,看來AJ21只適合內場。
舒適度
這雙鞋的舒適度屬于頂級,透氣性毋庸多提,那么大一塊透氣孔,打完球下來并無悶熱感。后跟周圍的填充,加上了格狀的縫線補強,用手指按壓可以感覺到填充的彈性,格狀的縫線也讓填充不會亂跑,以我的感覺來說,這樣的處理讓這個區域兼顧支撐性以及包覆性。
鞋舌的固定主要是用兩條松緊帶所固定住,但是材質與平常鞋款所常用的不同,觸感來得柔軟許多,這種材質同時也運用在鞋舌兩側。個人覺得,這次所采用的鞋帶設計對于鞋面包覆貢獻良多,寬而厚的鞋帶搭配鞋面的填充,在調整鞋帶時,有效的減緩細鞋帶可能造成的緊縛不適,讓你能放膽去拉緊鞋帶,部分朋友會關心的足弓區域,我覺得與二十代差不多,不過二十代的中足支撐片感覺明顯,二十一代也可感覺出支撐區域接近,但是中足碳纖維片隔得比較遠,正因為多隔了這幾層鞋墊與中底,這個區域舒適感略勝過二十代。鞋體空間介在ZK1與VC5 AF之間,比二十代略大,我想鞋面所構成的鞋體造型應該跟二十代相去不遠,但因為二十代是全內靴設計,所以會比較包,所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比二十代小半號或原尺寸的鞋,建議是原尺寸。
反應性
在二十代首次出現的IPS(Independent Podular System)廣受大家好評,獨樹一格的避震感覺,讓慣于zoom air系列的NIKE鞋迷們有了另一種新感受。原本以為會大幅推廣至JB旗下鞋款,但這一年等待之后,目前的情勢是IPS將維持在旗艦
AIR JORDAN系列上才會采用,這種避震系統主要是由不同密度的PU柱來提供腳掌最適當的避震效果,這次二十一代的大特色就是在他后跟可替換式的IPS柱,在二十代后跟所采用的是隱藏式AIR氣墊層搭建在IPS上的架構,而二十一代附上了預設配件的ZOOM air + IPS架構和encapsulate air + IPS的配件可供替換。
撇開可替換的IPS不談,我覺得更有突破的是鞋墊上的poron墊首次長出來了。有解剖欲或有觀看nike解剖實錄習慣的朋友就知道nike的高階球鞋會在前掌與后根的區域加上這種藍色材質,用指壓可以發覺這種材質的特性是高彈性高密度,而且不易隨著使用而變形,提供介于棉質鞋墊與氣墊之間的緩沖效果。在二十一代的鞋墊上,poron不僅首次浮出鞋墊,還比稍稍凸出于鞋墊平面,與前掌比較,后跟區域提供了明顯的彈性感受。二十一代的后跟區域從上而下提供了poron->zoom air->IPS三層避震效果特別,我在測試中體驗到的四面八方圍繞著腳跟的回饋力。一般來說zoom air,max air,shox都會為了穩定性,讓避震材質成“片”狀發展,造成回饋是以整個面彈向腳跟的感覺。二十一代腳跟的這三層避震材質由上而下面積由小而大,切面是類似一個梯形,在落地時吸震的目標明顯,把全身由腳骨向踵部下來的力道承接。測試后發覺這樣的設定讓二十一代的穩定性更高,與Zoom LeBron 3相比,ZL3扎實的zoom max系統給我的感覺是在每一次落地都像把腳掌底下的彈簧壓實了,然后隨著球員的動作彈簧釋放力道在相對的方向。二十一代給人的感覺更貼近地面,反應速度更快。
總評
二十一代簡化了從十六代以來的復雜鞋面機構風格,這幾代在簡化鞋面上花了許多功夫,外觀簡化了,機構卻難免變得復雜。相較之下,二十一代的鞋面出現了以簡馭繁的可能性,這幾代一字排開,二十一代會是最簡單套進去的一雙,雖說AIR JORDAN系的設計本就不是為日常生活使用所設計,但二十一代簡單穿脫的設定相信能贏得不少好感。以我們的經驗來說,測試后的最大問題是來自于可替換式的IPS可能造成氣墊與中底摩擦的噪音,雖不是功能性的大問題,聲音也不大,但總是希望能夠更完美。
二十一代的調整更顯出設計的成熟,以前掌為例,由三個變成四個的鞋底IPS,將提升前掌區域的避震性。而鞋舌變化更大,鞋舌鈕扣設計更改成類似5.5的開放式隱藏鞋帶設計。但是鞋面容易出死折的問題卻太明顯,讓原本外型很酷眩的AJ21,在實戰后風采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