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持拍手在擊球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協同持拍手發力,同時也協調身體重心的轉換,轉移和還原,維持身體的平衡。從專業的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應該是把持拍手和非持拍手的運動方式放在一起來討論。
如果單純從持拍手的動作來研究動作的合理性,顯然是片面的。我們會把主要研究的方面集中在持拍手方面,但并不是說,就可以忽略非持拍手的運動中的作用。就象人們走路和跑步一樣,要同時注意兩手的運動方式,不能是一只手前后擺動而另一只手固定不動或不協調的擺動。
研究非持拍手的運動,要從幾個方面來討論:
第一:引拍過程中,非持拍手起什么樣的作用?
第二:在擊球時,非持拍手它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第三:擊球動作完成后,非持拍手又應該怎么樣運動?
1,在引拍階段。非持拍手的作用主要是協調持拍手的引拍動作而保持一個適度的便于發力和擊球的合理姿態,也就是說,既要保持身體姿勢的穩定,同時又要對發力動作和擊球動作有利,更要對身體的各個部分參與運動起到一個協同的作用,其動作的特點的是適當的將非持拍手向外展開。
2,在擊球階段。非持拍手開始是配合持拍手發力,動作方式有兩種形式,一是向身后揮擺,協調持拍手向前上運動,二是與持拍手對向運動,也就是內收。兩種方式的具體運用還要根據擊球動作的需要來定,大力拉,打與扣殺等需要很大力量的擊球的時候,非持拍手往往向后擺動的運用幾率要大,而動作較小,力量較小,需要擊球技巧的動作,非持拍手的運動形式向內收的方式就多一些。這中間還要看個人在技術練習中所形成的習慣動作,但如果我們知道這樣的運動原理,在開始學球的時候掌握正確合理的非持拍手的運動方式,顯然就很重要。
3,擊球完成后。非持拍手的任務主要是維護身體的平衡,使身體的重心迅速的還原。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非持拍手的運動與持拍手的運動一樣重要,不能有太大的忽略。一般球手可以重視持拍手的動作,但對乒乓高手來說,非持拍手的運動方式同樣要與持拍手的運動方式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來研究,也就是說,當你能動員身體的各個部分來參與擊球過程的時候,此時必須要對非持拍手的運動方式進行研究了,否則技術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開始學球的時候,非持拍手要微屈并很自然的放置在身體的前方,不要夾得太緊或干脆靠在胸前,這樣就會使整個擊球動作顯得僵硬。擊球過程中要隨擊球動作很自然的進行放松性的擺動。若擊球技術得到提高,那么非持拍手的動作也會相應的更趨合理。非持拍手的擺動,在進行兩邊不同技術動作的組合練習時就要認真的加以考慮,看怎么樣才與自己銜接技術和使用技術相適應。
在進行臺內短打技術練習的過程中,在需要的是更多的擊球技巧的情況下,此時要研究非持拍手的運動方式,看怎么樣才能與持拍手的動作相配置。需要大力擊球的情況下,要考慮非持拍手怎么樣才能協同持拍手進行發力。如果我們能這樣,就基本上掌握了非持拍手運動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