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乒乓球的擊球線路
擊球線路即擊球后乒乓球在球臺上的運行方向。一般以擊球方的視角來定義線路方向,一般分為2條基本線路:對角線和直線。
對角線:指的是球臺對角之間的連線,也成為斜線。包括:正手斜線和反手斜線。
直線:指的球臺一端到另一端的直線連線。包括:左半臺直線,中路直線,右半臺直線。
乒乓球擊球線路的選擇
擊球線路的選擇以控制對手起板,壓制對手進攻為主要目的,比賽中擊球線路不能太單一或太固定套路,要不斷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動。
比如:對方反手較差,正手進攻性強,那么在線路上盡量壓制他的反手,不要給他太多側身用正手進攻的機會。
比如:對手步法移動較差,正反手轉換不靈活,那么多進行左右線路的調動。
比賽中變幻莫測,往往出其不意的突然改變擊球線路,能起到打亂對手節奏的作用。記住,乒乓球比賽中沒有固定套路和固定戰術的戰斗秘籍,靈活變通,隨勢而動,觀察敏銳,隨時根據戰局調整戰略戰術,才能成為真正的乒乓高手。
二,乒乓球的擊球落點
擊球落點即將球擊打到球臺的不同區域上。我們可以根據由近到遠的擊球落點,將球臺大致分為三個區域臺內,臺中,臺端。
臺內區域
臺內區域的落點主要是指的臺內球和不出臺球,如:發臺內球,擺短。發球一方大多會選擇發到此區域內能夠更好的控制不出臺,從而降低對手直接高質量起板的風險。不過現在乒乓球擰拉技術的廣泛使用,發臺內球如果質量不高,旋轉和迷惑性不強,也有被一板爆擰,爆挑的風險。
臺中區域
臺中區域的落點主要是指的半出臺球,如:發半出臺球,拉半出臺球,擰半出臺球,搓半出臺球等。半出臺球其實是難度最高的,要將球控制的即出臺又不出臺很難,需要極好的手感。發半出臺球,容易讓對手產生由于,是進入臺內擰,還是等一下拉起來呢?如果正好不出臺,等多了,反而不好處理。所以一般對手發的球在判斷不清是否出臺的時候,盡量不要去等太久,能搶先上手就提前處理。
拉半出臺球也屬于難度非常高的,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一般拉的都是小高吊弧圈,弧線比較短,球摩擦的很薄很轉。處理這種球,如果等到球的下降期才處理,防出界的概率非常大,如果已經到了下降期了,只能輕輕借力將球拖過網,拖過去的球必定會比較慢弧線比較高,拖過去以后,趕緊向后退幾步。如果判斷準確,在球的上升期就要處理,球剛一反彈就輕壓回去,如果要加質量,可以把拍面壓死一點反撕回去。
擰半出臺球也屬于一種偶然性,有時候不是刻意擰出半出臺,而是擰的時候拍面不小心摩擦的太薄了,就有可能擰出這種超薄的半出臺球,與拉半出臺球的處理情況大致一樣。
搓半出臺球的威脅性不大,多半搓過去的球質量不高,這種球被一板爆沖的概率較大,因此搓球要么就吸斷一點,要么就突然劈對手一個追身,不長不短或半出臺都沒有什么太大威脅。
臺端區域
臺端區域的落點主要指的是端線長球,如:發球,前沖弧圈球,相持弧圈球,劈長,削球,扣殺,快帶,快撕,反撕,爆擰,爆彈等等。端線球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越靠近白色端線難度越大,威脅也越大,同時伴隨的風險也越大。
發端線長球,一般是屬于一種突然偷襲,一場比賽當中突然發幾個速度快的急長球,往往會讓對手驚慌失措,也可以打亂對手的節奏。端線球切忌一定要發的靠近端線,最好是能夠發到追身的位置。
其他技術控制在端線的主要目的也是起到追身的作用,線路長對手如果站位退的不夠及時,就很容易被球頂死,我們比賽當中常常看到有的運動員被打的連連后仰,就是這個原因。
因此在處理這種球的時候,身體位置的調整及其重要,要快速的利用小的墊步+后跳步將身體調整開而不被球頂死。
線路和落點對應的技術并不是完全固定死的,在比賽當中要善于突然改變擊球線路,充分調動對手大范圍跑動。
也并不是說落點打的開就好,有時候要根據對手特點制定戰術,如果對手的步法跑動很好,正手很強,反手很弱,那么為了壓制對手反撲,有時候也要壓著對手的反手打。
線路和落點要結合起來變幻,單一的落點,就算線路大的很開,對手在一個橫向范圍里面跑動也不會覺得很吃力。要線路結合長短落點進行變化,特別是和削球手對峙的時候,單一的進攻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相反拉幾板再吸短幾板,卻能打亂削球手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