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練球時,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問題,雖然只是一個小細節,但是自己體會了一下,發現還是比較關鍵,就是非持拍手的位置和放松。
先說下位置,通過我的仔細觀察,好多小孩子和大人打球,非持拍手都是垂下去的,跟走路的時候差不多,碰到小孩子這樣我就提醒他下,把手抬起來,我覺得非持拍手抬起來的好處是一個能夠更好的維持身體平衡,第二個是能夠有助于轉腰做的更流暢更自然些。
再說下放松。我的非持拍手的位置基本在小腹和胸部之間,掌心朝上,有點類似虛握個雞蛋的樣子。當時因為期末考試了來練球的小孩子不多,俱樂部老板娘在一邊看,看了一會她開玩笑的說了一句,你的手還很有意思來。正是她這么一說,我才仔細留意了一下,發現我的非持拍手的手指半緊張的,因為是半屈的,不自然的手指就緊張捏一起去了,然后我就徹底的把手指伸開,努力做到放松再放松,別說效果還很明顯來,轉腰引拍做的很流暢來。
由此又聯想到以前跟一個年紀大的球友打球的時候,另一個球友在一邊看,看完后他說年紀大的球友嘴巴緊張,老是咬牙切齒的樣子,要放松。
所以感覺身體局部的自然不自然的緊張,對動作的協調是有影響的,協調放松不只是持拍手的任務,還包括非持拍手和身體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