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發球有三大類:反手位反面發球;正手位反面發球;側身位反面發球。
一,反手位反面發球
(1)反手反面切下旋或不轉發球
大家看過無遮擋發球提出后,孔令輝的反手發球嗎?這是受他啟發而來的。右手為例,站位左半臺,身體前傾。持球手托球左角端線,右手豎拍菜刀狀球拋起下降至網高,球拍反面摩擦球左側下部,然后向對方左臺推送。摩中帶擊為下旋,摩完再擊為不轉。兩種發球動作力求一致,過去為低平不出或半出臺球。讓對方借不上力,只能輕挑或擺撇。這是實力型發球:即對方判斷不好,回球偏高。我就反面彈擊或側身拉。如對方接得好,我就快撕快帶和你相持,但你就是不能搶先上手爆沖我。
(2)高拋(平拋)強烈下旋球
我沒練這個發球時還真不知道反手的反面可以發出這么強烈的下旋球,反手高拋球,反面向上盡量向身體左側引拍。當球下降至網稍低處,球拍向前加速"削"動,摩擦球底部。注意:一定要薄感覺摩擦的力量象大于向前送的力。這樣回過去一般是左側近網。對方剛接觸時不清楚其下旋強度,用搓接很容易就下網。
(3)高拋(平拋)強烈側下旋球
和(2)動作結構基本一樣。主要區別:摩擦球時,拍從自已身體左側向右側呈一個扇形揮動摩擦球底部。球過網稍側跳,對方搓接不僅注意球下旋,還要調整板形抵消側旋。
(4)高拋(平拋)急下旋球
在強烈側下旋球的基礎上減小摩擦的力量,增加向前的力量。出球后第一落點在已方端線。第二落點在對方端線。來球快又急又下旋。用來對付那些反手只會盲目推擋的家伙,業余五級以下的搓接會經常直接出界或出高球,讓你“心中狂喜”。
(5)反手反面奔球
拍末端觸球,接觸球中部的瞬間,手腕內屈迅速一勾,從球中部向上部摩擦。可奔左右大角度。主要用于偷襲,不宜多發。
(6)低拋側旋球
這個球和橫板的低拋側球一樣,我就閉嘴了。其實很多發球都可以借鑒橫板的反手發球。如你身邊有反手發球好的橫板球友,不妨請教一下,看可不可以溶匯貫通。
多說一句:我經常發幾個反面底線球后,再發時,做一樣的準備動作,在接觸球前手腕突然翻上來,用球拍的正面摩擦球,把球送到對方正手近網處。讓對手準備不足失去最佳擊球點。但一定要控好落點哦。
二,正手反面發球
(1)正手反面發下旋或不轉球
這種發球沒有反手反面發球豐富,難度也稍大,左半臺身體稍側向,左腳在前,身體重心在右腳。拋球,手腕外屈向上,讓板的反面與球臺平行。當球下到網稍低處由上而下輕切擊球中下部,同時身體下銼雙膝微屈。切擊完,拍隨勢揮動到臺下,這種發球加般為略帶下旋或不轉。你用拍頭部位觸球并加大摩擦力量與用拍中部觸球并加大推送力量,兩者的旋轉差異會大一些。
三,側身反面發球
(1)側身反面側旋或側下旋發球
這是一個我最想完善而到現在還未能完全掌握的發球,它隱蔽性強,不僅可發側旋,側下,不轉。而且可以以敲擊球的形式偷襲正手。
側身位"斜"對球臺。前臂自然收于身體右側。球稍向懷內拋。手腕盡量外屈使拍末端指向右臺角。當球下降至約網高處,揮拍"鑿"擊球為不轉急球;揮拍向球右側"兜"動為側旋;右下側為側下旋。
(2)側身位反面高拋跺地轉體360度倒拍發球
以上各種發球,需要記住一點:執拍手手腕盡量外翻,讓小臂與拍成一條直線。用傳統的左推右攻執拍法是絕對發不好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