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搶先上手,力爭主動的原則
所謂的“先”,在時間上意味著早;在速度上意味著快;在位置上意味著前。在競技場上,搶得早贏先機,搶得快贏時機,搶在前贏勝機。
在正式比賽中,多數時候雙方往往旗鼓相當或者整體實力相差無幾。因此,只有立足于抓首戰,在比賽一開始就堅持搶先上手,搶先發力,才能控制局面,贏得主動。在重大比賽中,只要前三板發揮得好,幾乎勝券在握。
而長膠打法,速度慢,球又不太轉,如果不能搶先上手,只會陷于被動。因此,必須“搶”字在先,當機立斷。在發球時,要注意搶先進攻;在接發球時,即使不能搶攻,也要搶先發力,加強控制,在氣勢手段上壓住對方;轉入相持時,要搶先變化,通過打空檔,打追身,打變線,打落點,使對手別扭難受,在控制中轉守為攻,爭取主動。
二,發揮優勢,以長克短的原則
業余比賽大多限定在本地區,對手即使過去沒交過手,也可通過其他球友了解其打法特點,做到心中有數。另外在比賽開局階段弄清楚其器材,打法及技術特點,以此制定自己應對的策略。特別是在打關鍵局,關鍵分時,更要注意使用自己的特長技術,抓住對手的短處迎頭痛擊。
具體來講,對不同的對手,應區別對待:
對直板左推右攻型的選手,宜采取壓左調右戰術,通過發近網短球及直斜兩條線的奔球,創造主動上手進攻的機會。
對橫板兩面弧圈球打法,則交替使用壓左調右戰術和壓中路打兩邊的戰術,在對對手前后左右的調動,控制中尋找戰機。
對削球打法的選手,目前多為橫板正手反膠,反手長膠,反手以削磕為主,正手加轉削拉結合,我認為應當壓住其反手,以長膠對長膠,一旦其用正手削拉,則要敢于發力進攻。
而與直板長膠選手對壘,高手們一致的看法是要搶先上手,搶先進攻,搶先變化。這無疑是正確的。但長膠對長膠之所以難打,還在于平時打得少,對球性感覺差。幾個來回之后,球往往不太轉,力道弱。長膠加力拉過來的球會往下墜,借不上力,擊球容易下網。
所以,長膠打長膠,還是要多打多適應,只有熟悉了長膠的特性,才能搶得上,攻得出,控得住,打得贏。
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原則
要在敵方想不到的地方,沒做防備的時候予以痛擊。用于乒乓球比賽中,就是要敗中求變,變中出奇,奇中用險,險中求勝。
在業余比賽中,特別是在與實力強于自己的對手比賽時,更要敢用奇招和怪招。事實證明,只有這樣,才能出奇制勝,以弱勝強。
四,沉著冷靜,隨機應變的原則
比賽中如何保持頭腦冷靜,及時根據場上的形勢變化在技戰術上作出調整,在領先時能夠控制局面,在落后時實現逆轉,成為衡量一個運動員綜合素質高低的一個關鍵因素。
廣州亞運會半決賽福原愛對郭躍的比賽,針對郭躍以速度,力量見長,性格相對急躁的特點,小愛從兩個方面調整戰術:一是以慢制快。就是撿球慢,回臺慢,發球和接發球時總要停頓一會兒,不時還要擦擦球臺,這讓急性子的郭躍非常別扭。二是以快制快,以狠制狠。一旦進入比賽環節,即采用搏殺戰術,用反手長膠快撥,快彈,壓制郭躍的反手,伺機快撥,快帶其正手,竟以3:1領先郭躍。但在領先時,小愛的戰術貫徹得不夠徹底,轉而趨向保守,后三局只是一味地壓住郭躍的反手,伺機突擊其正手用得太少,最后又被郭躍逆轉。
五,絕地反擊,放手一搏的原則
在與實力強于自己的對手比賽時,只有敢于放手一搏才能有取勝的可能。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搏殺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戰術問題,甚至說是一個心理問題。
當一場比賽大比分落后時,或者遇到實力相差懸殊的對手時,弱勢一方常會采取搏殺戰術。這時必須把輸贏置之度外,抓住機會就主動進攻,全力進攻,通過背水一戰的氣勢,給對手制造強大的心理壓力,以此逆轉戰局。
我們業余球友在看比賽時不難發現,除了選手打法與之相克外,最關鍵的原因均在于他們在比賽中采取了搏殺戰術。專業選手在重大國際比賽中都能不計輸贏,敢于搏殺,我們業余選手還有什么顧忌的呢?更要敢于搏殺,每球必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