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乒乓球最主流的打法就是橫板雙面反膠快攻結合弧圈或者弧圈結合快攻打法。比如中國乒乓球女隊七名重點選手,丁寧,劉詩雯,朱雨玲,陳夢,王曼昱,孫穎莎,陳幸同都是這種打法。
其實乒乓球愛好者最愿意看的比賽之一就是攻削大戰,比如以前王濤對丁松的比賽就十分精彩?,F在中國乒乓球隊打削球選手女隊只有武楊,劉斐,男隊有馬特等極少數幾人。削球選手要必須有過人的心理素質,能夠在各種局面穩得住,急脾氣是打不了削球的。傳統削球太被動,總是在挨打。很多情況下不但需要化解對手進攻,而且需要反攻才能得分,對削球選手的局面把控能力要求非常高。種種原因,造成沒有人愿意打削球,還是快攻型打法更容易出成績。
傳統削球的沒落并不意味著削球技術的落后。落后的只是傳統削球的只防不攻的落后意識,然而削球在相持階段和防守階段表現出的強大周旋能力還是十分強大的,這一點是快攻打法所難以達到的。
現代削球打法更應該重視前三板技術應用。比如傳統削球發球后就退后穩削,將發球搶攻得分的主動權白白浪費掉。接發球時也缺少擺短控制和接發球搶攻,一味地搓,削,讓對手可以放心進攻。做為進攻性打法選手一旦對方拉加轉弧圈球過渡,簡直等于送上嘴的一塊肥肉,肯定會一板發力拍死,然而削球選手還是在加力削,削,削。
綜合來看,削法打法的沒落是意識層面上的落后。能夠適應現代乒乓球潮流的削球應該是“進攻型削球”或者說“進攻型選手會削球”更準確一些。削手選手不但要有穩定的削球,還要全面掌握進攻型打法的全部技術。
1,發球階段:削球選手在發球階段就積極通過發球變化創造搶攻得分機會。機會不好或者進入相持時才用削球技術。
2,接發球階段:削球選手在接發球階段要通過接發球搶攻,反手擰拉,擺短劈長相結合控制對方不讓其輕易進攻。進入相持時再使用削球技術。
3,相持階段:相持階段削球選手不能一味的穩削,要尋找一切對方質量不高或自己適合發力進攻的機會去反攻,反拉,甚至直接象進攻型打法一樣對拉,對攻也未嘗不可。
很多進攻型打法接不好對方發球,往往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導致輸球。削球打法的最大優勢在于判斷不好發球時可以主動削長讓對方進攻形成相持。這種以攻球為主要得分手段,以削球創造機會的攻削結合打法將作為一種全新的綜合型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