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球的變化,導致擊球質量有明顯的下降,尤其是在旋轉和速度上。那么發展的趨勢要求技術要更加的快速銜接,需要更多的快速摩擦,也就是速度旋轉要更多一些。那么,作為正手攻動作,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
以前的話,可能更多的是要追求力量,要追求更多的身體跟手上的發力。那么現在球的改革要求是什么呢?要迎前擊球,要更多地偏向于速度。再一個就是因為迎前擊球,整個人的站位要靠前一些。那么要求呢,動作的銜接,動作的完成要更加的迅速,那么,整個動作的框架就發生了變化。那么現在的正手攻該如何去做呢?
如何做到迎前擊球,快速銜接呢?首先就是要鎖住肩,那如何去鎖住肩呢?首先要先沉肩,不能架肩,要沉下來。第二是要把這個手要往前放一放,這個肘大臂的位置跟身體是平行(齊)的。不能是這個地方跟身體平行(齊),肘要放前面一點,然后肩這樣是外展,要稍微收一點兒,這樣就可以了。然后角度要比90度稍大一點兒,板型稍微前傾。
再來說一說引板的動作。那么引板的動作,核心點不是蹬地轉體收小臂,其實核心點的話主要是在于轉體。那么在轉體的時候,一定是腰帶手,不要用手單獨去拉。再一個就是左胯和右胯的位置,一定要保持平行,一定不要右胯低,右胯低以后就會出現起伏,那么就會影響到迎前擊球。一定是橫向轉。
那么在轉的時候,左膝蓋相對來講的話要稍微彎曲一點,像往右轉的時候彎曲,那么重心來講的話是在兩腳之間,引的時候重心在右腳,但是在右腳的時候它不是壓的,是在右腳的前腳掌上。這個時候的重心是高重心而不是低重心,這就是整個引板的動作。引板的幅度比較小,不像以前要求非常大,就一點,一拉就可以,然后在轉的時候左膝蓋稍微扣一扣,彎曲一點。
那么在揮的時候要注意,也是重心在右腳上,然后轉左腳,但是它的重心幅度很小。不是像這種壓很大的幅度,它是一個很小的幅度。再一個就是在揮的時候,整個還是要注意腰帶手這一塊。一定是往前去頂,千萬不是往左。胯部往前頂,往前頂的同時收小臂。
而收小臂這個動作就要有從下到上,從右到左,從后到前的這三個力。那么這個重心來講,它就是從后到前,這樣往前一頂。那么轉體的時候主要是體會右胯的力量,轉體往前一頂,擊球就是在上升后期往前頂。你看手的位置基本上是在前面,不要在這個地方。這就是整個攻球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