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眾多乒乓球業余愛好者,隨著水平的提高,想要精進必須更系統的提高自己,包括:步法,發接發,動作穩定性,戰術等。
1.發球的旋轉共有多少種?
擊球的過程中,拍面向乒乓球施加兩個力,一個是撞擊的力幫助球向前,另一個是摩擦的力制造旋轉,這是最基本的框架。
而旋轉從理論上可以分為:不轉,上旋,下旋,左旋(也叫順旋轉),右旋(也叫逆旋轉),側上,側下。
由于單純的左旋和右旋并不存在,為什么?因為拍面要給乒乓球施加撞擊的力,單純的左旋和右旋沒有向前的力,所以并不適用發球。而為了將側上和側下細分,我們將發球分為七種旋轉:
不轉,上旋,下旋,左上旋,右上旋,左下旋,右下旋。
2.不轉球真的一點不轉嗎?
旋轉是絕對的,不轉是相對的。如果球不轉是沒法往前的。
不轉球是相對來說旋轉不強的球,它的定義是每秒轉速低于20轉的來球(也就是低于1分鐘1200轉),轉換成標準的寫法是<1200rpm。
下旋球的定義是每秒轉速60-70轉的球。
對于職業運動員來講,拉出的弧圈球的每秒轉速在100以上是家常便飯,力量型選手比如樊振東的比賽中,電視轉播經常喜歡放出球速和轉速,這個時候可以留意一下。
3.旋轉與落點結合
在形成完整的戰術意識之前,應當嘗試結合不同的旋轉與落點發球。基本的落點包括(均為對方):正手短,正手長,反手小三角,反手底線長,中路偏正手短和中路偏反手短。
通常來說,臺內短球的發球要點:第一落點在球網或中臺附近;短球多采用帶下旋的球;球拍觸球的瞬間要卸力;
而對于長球的處理:第一落點靠近己方端線;拍頭擊球加力;此外拋球時可以放低高度并讓擊球點略低于球網。
4.發球要有不同的策略組合
首先,乒乓球是一個微妙的打法和心態變化可以導致連續得分和丟分的運動,比如樊振東在2019年就呈現出截然不同的上下半年狀態。擁有幾套成熟的發球體系可以:
1.牽制對手,如果一直發短球,對方做好心理準備,就容易接發球制造麻煩;
2.良好的發球可以讓自己在分內保持主動,更易于得分;
3.良好的發球可以在局分上爭取更多主動性。
4.發球時想好下一板。比如馬龍,在2019年的世乒賽決賽,面對法爾克中拿出了四套發球搶攻體系,雖然馬龍的擰拉技術不是最好的,但是馬龍憑借良好的發球搶攻,前三板,正手拉沖成為聞名遐邇的六邊形戰士和世乒賽三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