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就想談談正手攻球和弧圈球究竟是何關系,有何不同,當然我這指的是內在的不同,而不是動作結構上的不同。
通過我自己的體會和觀察別人的情況,我覺得更多人是在琢磨這兩者之間的外在差異,或說動作結構上的差異。
這樣造成的局面是不少人從外在動作上看,也確實是在拉弧圈球,但是擊球的效果卻并不像是真正的弧圈球,也就是說弧圈球應該具備的力量,速度,旋轉等特征并不明顯。
我個人認為正手快攻和正手弧圈之間沒有繼承關系。當然,我不否認兩者之間有關系。關系是有的,但不是繼承關系。有人說練習弧圈球之前要練習正手攻球,這一點我也贊同。
而我現在認識到:弧圈球不是刻意收小臂,而是在前面動作發力到位的情況下,也就是蹬腿轉腰動作做充分之后,“順勢甩小臂”。
也就是說,這第一個內在不同是:正手攻球重視收小臂的作用,需要“刻意收小臂”;而弧圈球是“順勢收小臂”或說“順勢甩小臂”。
再簡單點說就是:弧圈球“收小臂”是“順勢”而不是“刻意”。
甚至你可以把小臂想象成鞭子的末端,這個時候小臂是非常放松的,在身體發力到位的基礎上順勢甩出去。
如果你練習過正手攻球的話,這一點更好理解:收小臂是一個“下意識”的動作。
只要你前期動作做到位,擊球瞬間不需要“刻意”去收小臂,下意識里就會做出這個動作的。
而如果用正手攻球的動作來拉弧圈球的話會出現什么問題?
首先,因為受根深蒂固的思想左右,收小臂過早,前期蹬腿轉腰的力量傳導上大打折扣甚至就沒用上,最后還是成了用胳膊在拉弧圈球。
也就是說“外在”的“整個”動作上看起來確實是在拉弧圈球,但“內在”的呢?依然是靠手臂在拉弧圈球。
另外,為了加強弧圈球的威力,提高力量,速度,旋轉,就會“飲鴆止渴”,繼續加大收小臂的力量,這樣就給肘關節加大負擔,很多球友之所以得“網球肘”,因為恰恰就是這個。
再來說說第二個“內在”不同:大臂的重新認識,或是是發力的重新認識。
小時候練球,教練在強調收小臂的同時,還會提醒大臂不要亂甩,保持相對固定。
對于正手攻球而言,這一點沒錯。
另外,從發力上說,那個時候教練更多提醒的是注意身體重心要有一個轉換。但是弧圈球不一樣,它需要全身力量的一個爆發。
捎帶說一下,如果打完球你覺得只是手臂酸痛而腰腿沒感覺,說明你身體發力不好;如果腰腿酸的話,至少說明你身體發力了,而如果這個時候力量旋轉出不來的話,你就要琢磨一下是否就是我這說的“用左手攻球的動作拉弧圈球”。
好了,再回到身體發力這個話題,身體發力需要高效率的力量傳導,而這個時候,大臂反而顯得非常重要了。
前面我說了,弧圈球的動作不需要刻意收小臂,甚至要求小臂極其“放松”。
從外在看,收小臂這個動作是有的,但這是一個“下意識”的動作。
和正手攻球不同,弧圈球很重視力量的傳導,而這個時候大臂就承擔了非常重要的力量傳導作用。
如果這個時候還保持大臂的相對固定,這個力量的傳導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了。
所以正手攻球和弧圈球在這一點上的內在不同是:弧圈球需要更多的身體發力,而大臂是一個重要的傳導環節。
就像上一個帖子我糾正球友過早收小臂一樣:把大臂甩出去。
好了,最后總結一下:要練好弧圈球,就要在身體發力的基礎上,弱化“刻意”收小臂的意識,強化大臂送出去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