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技術動作框架的建立。在選擇動作的時候,就是可以根據你的身體素質,你喜歡的類型,包括還有你的年齡等問題來選擇你的動作框架。動作框架來講,無非就是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追求單板質量,這個整體動作框架可能就要大一些。還有一種呢,就是追求連續性,喜歡打相持,打落點,這一種。
再一方面就是說,當你在選擇好一個動作框架的時候呢,你一定要保證這個動作的兼容性。比如說你的正手動作,你不能只想著你的正手,你還要考慮到與反手的結合,還有這個小球與長球的結合以及動作這種調整。那么在這里面就是要包括你的握板呀,站位呀,包括你的引板的這種方式都要有一個兼顧性。千萬不要就是練正手的時候,只考慮這個正手,平時打得很舒服,但是一到反手的時候,一轉換,感覺特別別扭。這一點就是在剛建立動作框架的時候要注意的一點。
在初學掌握一項技術動作的時候,首先是練這個徒手動作。練習徒手動作的話就是要注意兩學,一學就是照著動作去模仿去學習,再一個就是有教練員來體會這種感知。那個模仿學習呢,就是照樣子去做,那感知學習呢,更重要的是把你一些錯誤的地方,然后給你糾正過來。就是說在初學的時候,徒手動作環節的時候就是要注意這一塊兒。
當自己的模仿動作和感知動作,教練拿著手感知動作基本上是一樣,并且比較固定的時候呢,這個時候就可以上球臺。那么這剛上球臺的時候呢,還是要更多地去增加這種感知的體會。就是教練員拿著你的手臂去進行這個擊球,來體會這個正確的動作。如果剛開始自己打的話,可能注意力只在這個球上,而忽視了動作,所以說在剛剛開始初學的時候要注意這一點。
再一個就是說上球臺的時候呢,可以分支進行練習,從局部到整體。局部的話就是三點,一個就是收小臂,體會前臂這一塊兒;再一個就是轉體;第三就是重心的轉換。那么就是說在剛開始的時候可能上球臺,因為對動作的把握,包括球感不是很熟練的時候,可以先體會這個收小臂,收小臂比較好了以后呢,可以練習這個轉體,轉體不錯了以后練習重心轉換,到后邊可能再加上步法就可以了。
那么就是在訓練過程當中呢這個動作肯定是會隨時變化,那么怎樣去穩定這個動作呢?首先不管是練習反手也好,正手也好,搓球也好,你要有一個固定的位置,就是說要有一個距離感。你比如說身體跟手臂準備姿勢是在哪?然后引板的時候,球離這個拍子,它的揮拍距離是多少?大概要有一個概念性的。等教練說,你這個動作不錯,那么你就要體會,用這個眼睛的斜光去看,我為什么這個動作不錯,我的位置是在哪?當你找好這個位置,一旦發生變化就去找這幾個位置,來調整自己的動作。
再一個就是說每項技術在初級掌握的時候呢,就是擊球點盡可能地保持一致,就是說,比如說你練的時候,你的這個基本點,比如說正手攻,它是在上升后期,那么你在打每一個球的時候,盡可能的這個動作的引板幅度,擊球點都保持著一致,這樣才能有利于動作的固定。你不能說球來了以后,一會快一會慢,你這個動作肯定就是容易變形。再一個就是說,每個球肯定會發生變化,有的球可能偏左偏右,這個時候即使你打不到球,也不要去調整這個位置,始終去靠步法左右呀前后去調整。你看這一塊兒始終是這樣的,把這一塊固定住,這樣就可以了。
還有在掌握動作的時候,不能太急于求成,去想著發力。一定要把整個動作框架相對放松一點,多體會這個擊球的感覺,達到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能就是說上來就感覺動作好,然后就去發力,或者去打,這樣的話動作很容易變形。所以說一定要耐下心來,先把動作逐漸地先放松,然后增加這種擊球感覺,隨著能力提升可以逐漸地去加質量。你不能盲目地去發力去甩,要達到這個動作緊湊性。當你動作緊湊性好了以后,該放松的時候會放松,該加速就會去加速。而不要去強行加速,這一點對于動作固定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