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中路短球要及時調位
圖中第一板球,閆銘輝側身挑打了正手偏中間位的短球,技術含量非常高。正手位短球挑直線是比較高級的技術,除了運動雖用手腕控制弧線外,還需要身體,大臂和前臂給予向前發力的幫助,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擊球弧線。
圖中,對方回球到閏銘輝的正手偏中間位,這個追身的位置很難受,如果缺少了位置的凋節,別說挑直線,就是斜線都很難挑到。在處理這板球時,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進行位置的調節:閆銘輝先使用了—個單步,使身體往左側移動,然后接了—個向右的跨步完成調節。這兩次調節分別有不同的作用,左腿向左的步法是為了讓開足夠的空間,避免被來球擠住,右腿向前的跨步,則是為了上短球。但由于第—步調節惺了半拍,所以閆銘輝在第二步腳落地的同時,完成了手上的擊球動作。
向上發力保證擊球過網
閆銘輝推挑的動作很舒展,這也得益于他在跑位時創造出來的擊球空間。這板推挑的動作幅度和薛飛擺短的動作幅度比起來,要整整多出—倍。閆銘輝想要推挑出底線長球,就必須痛過身體和手臂的動作協助完成。除了動作幅度大以外,他在擊球時的出手軌跡有—部分是向上發力的,這是為了保證擊球弧線,可以避免挑球下網。
推挑后的正手拉斜線
推挑的速度相對擺短要快一些,球在空中運行的弧線也比擺短長,但由于是上旋球,閆銘輝在銜接時就需要通過最決的步法去調節,所以“兩步并一步”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步跑位會降低調節的準確度,跑不到還需要通過手來彌補,好在正手拉球對弧線的可控性強,只要摩擦充分就可以保證球的命中率。他推挑后的身體方向和站位,在銜接時拉直線更容易但閆銘輝拉了—板斜線,目的是為了通過落點的組臺創造更大的威脅。在拉這板斜線球時,由于站位和身體方向的影響,他的腰部不能充分轉動加力,這就需要閆銘輝用手臂的調節來控制弧線和回球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