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發球,是每個初學者學球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別說我們業余選手不怎么系統訓練,就是專業選手,也有吃發球的現象。吃發球不可怕,怕只怕總也吃,還摸不著頭腦,經常在網站上看一些初學的球友求助,各種吃發球,無從解決。下面,我就和大家談談,如何通過吃發球,去找別人發球的規律。
這里,我粗略地把吃發球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下網,一種是出界。下網,對于一個稍有點基礎的球友,還是很好解決的。下網就是吃對方發的下旋球,因為下旋強烈,自己手上調整不夠,就下網了。這里還可細分為,搓接下網,這時就需要調整板型了,再接類似的球,板子再后仰些。撥(推)接下網,就是板子前傾過多,下次需要稍立些。(乒乓球的旋轉是相當復雜的,雖然每天打成千上萬回合,卻沒有完全相同落點,旋轉,弧線的兩個球。就如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所以,接發球時,我們需要對旋轉強度有個大致的判斷,對于旋轉差不多的,我們在吃球過程中,要學會去調整。經歷從吃球到不吃球的過程,我們的接發球水平才會提高。
接下旋球下網很正常,接上旋球有下網現象嗎?答案是肯定的。接臺內的短上旋,因為弧線低,旋轉強,這樣的球不僅拱,而且飄,不容易借力。正常我們反手都會去撥(推)接,正手去挑,正為旋轉強,我們不敢發力,球碰到拍子上,雖然向上反彈,但會因力量小,而掉下網。很多初學者往往看到下網就認為是下旋,其實是上旋。那這種球該如何判斷準?看球接觸板子后反彈的方向,正常板型向上彈就是上旋,向下彈就是下旋。
最后,我們再來談談出界的問題。也只能就一般情況來說。拉下旋出界的現象也有,這與接球時的板型,力度,發力方向等諸多因素有關。有一定基礎的球友,這種現象不多見。更多地出界是因為吃上旋了。具體有兩種,一種是從對方底線出界,說明你主要吃上旋了,下次再撥(推)類似球時要壓拍。如果從兩個邊線出界了,說明你不但吃了上旋,還吃側旋了,怎么調整?再接類似的球,既要板型前傾,還要調整板面,讓板面盡量對著出界相反的方向。具體點說,對手發左側旋(雙方都右手執拍),你接不好,會經常在你的右邊線出界,你再接時,在壓拍克服上旋的基礎上,還要把板面對著對方中線或對方正手位,這樣就能克服混合旋轉的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