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賽相持當中的反手技術,是從簡到難,從擊球的合理到擊球的質量,當然,這里面肯定是先出質量會更好。
在比賽相持當中,第一個常用的技術就是推擋,推擋在比賽當中追求的就是控制和對落點的要求。它這種進攻性和威脅性不夠,但是它的穩定性比較高。那么在推擋的時候,要多注意身體和手臂的配合,手腕一定要固定一點。身體的轉換是先把重心壓到右腳,再從右腳轉到左腳,也就是說在引板的時候右胯要收起,在收起的時候要含胸,在揮拍的時候頂胯,頂住胯,體會重心這一塊。那么擊球點盡量是在上升期擊球,擊球的過程就是先控制住,打好落點,不要讓對方進行發力地攻打。
第二項技術就是撥球。那么撥球一般是運用在球速比較慢,然后有自己的引板空間,這個時候可以采用撥球。撥球要比推擋球發力的質量要高一點兒,那么撥球跟推擋的區別是什么呢?第一,它的引板空間要大一些,推擋可能就是在身前跟球的距離很近,而撥球要稍微加大一點,再一個,引板的位置可以適當地往自己身體的左側稍微靠一點。然后在揮拍時,它的用力要從左到右,要以這個肘為支撐肘,旋轉來進行撥球。
第三個技術就是彈擊,彈擊一般是運用在強相持對抗當中一個變速的技術。這個要求手臂跟手腕發力要集中,要學會運用寸勁。它的發力方式跟推球基本一樣,但是最后的一項要運用到手腕,手臂跟手腕統一去發力,一定要找準你的擊球點,過早或者過晚都會影響你擊球的質量和力的傳遞。
第四項技術就是反手貼。貼一般是運用在對方出現很強的旋轉的時候,這個時候要運用到貼。貼的動作幅度比較小,然后手臂的位置放著比較靠前,要搶上升期,在擊球過程過程當中,它的用力方向是從上往下,但這個動作是一點,很小,好像是在碰到這個球的時候感覺把球吸回來一樣。板型要壓住,擊球部位是偏頂部這樣去壓。那么這一項技術主要是過渡技術,以控制落點為主。
第五項技術是快撕。快撕技術是當今比較主流的一項技術,它的速度又快,又有一定的旋轉。那么快撕和撥球的動作發力方式基本上是一樣的,那么快撕的區別是什么呢?它的擊球點要比撥球的擊球點要更加早一點;再一點就是在擊球過程當中板型,撥球是稍前傾,撕的板型要前傾。那么在擊球瞬間,撥球是以撞擊為主,而撕的話是要加摩擦。那么在加摩擦過程當中,前臂跟手腕要配合,從球的中上部往頂部去摩擦,最后板型是放平的。而撥球的話一直板型是固定的,要求前臂跟手腕要統一去揮拍,去發力。那么在發力過程當中,要掌握觸球瞬間的快速摩擦的這種擊球能力。
第六項技術是發力撕。發力撕是更多地去追求力量,發力撕不是說每一個球都要發力去撕,而是要根據具體的來球。也就是說在強對抗當中,對方突然出現判斷失誤,冒高了,或者是他的擊球質量不高,球速比較慢,而這個時候可以采用發力撕。那么發力撕跟快撕的區別是什么呢?發力撕相對來講引板的空間要大一些,那么身體的位置相對要往后一點。也就是說,要給這個球有足夠的蓄力的過程。而在揮拍時,發力撕要運用大臂,大臂要往前送,在送的時候前臂再配合手腕,來進行撞擊跟摩擦的一個過程。
最后一項技術是切,切一般是運用在對方拉一板加轉,這個時候可以采用切這項技術。切的作用主要就是變節奏,變旋轉,擾亂對方的這種擊球節奏,和他的下一板的擊球意圖。切這一項技術主要是要有良好的手感,再一個就是切的話,一定要身體迎前一點,站位要靠前,搶上升前期。然后在擊球過程當中,板舉高一點,擊球的側面,然后往側下部去用力。在擊球過程當中手腕要旋轉,這樣去旋轉,把球吃住,轉換成一個側下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