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名人堂成員,如今的林賽·達文波特既是一位解說員,也是美國好手凱斯的教練,這位前單雙打雙料球后得主,并不諱言自己所看到的女子網壇當中持續多年的問題。
“每每看到姑娘們的發球,對我來說實在太可怕了。她們只花很少的時間在這項技術上,甚至完全不以此為得分武器。要知道,這可是能讓她們在場上占據主導的重要一擊啊。”
如果看過達文波特的比賽,就不難理解這位前世界第一為何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畢竟美國名宿當年的炮彈發球,可是不遜大小威的。
發球通常在WTA被視為大多數球員相對弱勢的環節,即便是現在也沒有跨越式的改進。不過放到ATP,情況就大有不同了,大多數男子球員的發球環節都是強項,這也導致了技術統計上的驚人差異。
2016賽季,只有小威一個女選手拿下了80%以上的發球局,而達成這一數據的男選手有35人。一發得分率超過70%的女將只有7人,男選手則高達57人;二發的數據統計相當類似,6名女將能保證50%以上的二發得分率,男球員的數量同樣57人。
事實上,這種差距已經存在了幾十年,而且經常被人們歸咎于男女之間身材和力量上的生理差異。但在女子網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球員的發球能力可以也理應得到進一步改善。
許多教練都在強調發球的重要性,巡回賽之中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問世,如何幫助女球員提升發球水平。
達文波特認為許多頂尖女球員因為發球方面的弱勢,而讓自己的技術特長無法完全實現。“為什么會對破發感到如此滿意呢?不是應該為自己強勢的保發而感到自豪么?”
過去20年間,小威憑借超強的發球能力笑傲女子網壇,這也被視作她能夠長盛不衰的理由之一,因此,對女子球員強調強勢發球的必要性,理論上并沒有那么出人意料。
小威的教練莫拉托格魯坦言,低排名球員的教練通常讓球員們盡力去模仿,學習一些頂尖球員的打法。但大小威的強力發球顯然不是所有巡回賽當中的女孩兒都能夠學會的。
“人人都覺得她倆與眾不同,好像來自另一個星球。這姐妹倆,就是人們想要成為的樣子。”莫拉托格魯笑言,“但她們是誰?她們的天賦似乎遙不可及,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始終沒有改變的原因。”
WTA官方也意識到其他球員發球上的短板。來自肯塔基州的外科醫生W·本·基布勒博士,作為WTA的醫療顧問,通過觀察和統計,對女球員的發球技術進行量化分析,為她們提供有效提升發球技術的策略。
“這個想法的起因是,為什么在比賽中把發球作為武器的女球員會比男球員要少得多?”基布勒坦言,目前已經觀察了許多女球員的發球技術,分析了相應的許多因素。
對150名女球員和50名男球員的視頻進行研究,基布勒和他的助手們設計了一套獨特的“規則”,用來評定發球技巧的合理性。將發球動作拆解為9個部分,以0到9來對的理想的發球動作進行打分。
打分標準的依據是腳部的位置,膝蓋彎曲是否大于15度,臀部反向旋轉,臀部傾斜,屈身情況,背部的角度,軀干旋轉,肩部調整和腿部位移。
“這并不意味著得分達到7分的人都會贏得每場比賽,或者得2分的人就贏不了球。”但基布勒也表示這樣的發球評估體系,作為一個工具,可能對球員是有幫助的。
面對記者的提問,基布勒坦言不被允許透露球員們的個人得分,但根據去年12月完成的研究數據顯示,發球能力得分評價結果與WTA世界排名有著密切的聯系。
TOP 25行列的球員當中,77%的人發球評估結果為5分或者更高;排名26-60位的選手當中,50%的人發球評估結果為5分或者更高;而當排名區間落入61-120位時,這個數據就變成了12%。
在得分評價當中,職業男球員和女球員發球技術上的最大差別是他們的后腿,在這項技術環節的評估研究中,75%的男球員都做得很好,而女性只有28%。
“關鍵點在于,有很多事情是大家都知道要做的,但女球員并沒有在實際中做好。”基布勒認為,大多數女球員在回球過程中,非常有效地利用了后腿蹬地,落地的能量,然而有趣的是,在發球的時候卻完全忽視了這一點。
“女球員非常需要注意這一點,在比賽當中只有發球才是她們可以完全控制自己身體的時間。”
基布勒本賽季曾在查爾斯頓站舉辦一個小型研討會,教練們對提高球員的發球技術充滿興趣。類似的研討會他已經主持了四次,并計劃再舉行幾次。通常就技術層面而言,男球員也沒有絕對完美的發球動作。
“你會看到很多男球員,其實他們的發球技術未必正確,更談不上完美,但因為身體條件太好,似乎讓他們擺脫了很多發球的問題。”曾執教過多名WTA頂尖球員的名教頭喬伊斯坦言,很多男球員發球好的原因絕非動作標準,而是因為蠻力。
如今,喬伊斯在與一些青少年球員展開合作。他坦言,男孩和女孩之間發球技術的關鍵區別可能發生在青春期,男孩們渴望通過爆破有力的方式展示他們日益增長的力量,而女孩們顯然做不到這一點。
“一旦男孩們開始進入青春期,身體變得更強壯,突然之間就想在球場上要去嘗試做些顯示男子氣概的事情:我要站到底線內擊球,打出大力發球然后上網。這種心態在男女之間可是截然不同的。”
喬伊斯表示,由于十幾歲的女孩并不具備同樣的身體條件,她們會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其他技術的鍛煉和提升。而男孩則是在成長過程中很快地了解到擁有強力發球的必要。
“女性球員不必靠發球拿下那么多分數,即便是在青少年時期也是如此。因此,發球并沒有成為女球員優先改進的重要技術。但當我14,5歲開始和很多成年組選手比賽時,我知道我必須得堅持提升發球,完成保發。”
由于發球技術不夠穩定,許多頂尖女球員轉而以提升接發能力為發展方向。費德勒今年一月重回霍普曼杯時,曾感慨女球員雖然接發能力很強,但面對男選手的發球還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我認為指導球員的第一個教練,會強調發球的重要性,準確說是‘非常非常重要’,不過也許在女球員當中,這并不是首要強調的技術環節。她們花了更多的時間訓練接發球,而我們男球員幾乎都不怎么練習那么多,通常我很少練習接發技術。”
小威的教練莫拉托格魯則認為,在巡回賽當中,越來越多的女球員和她們的教練認識到,專注于發球的比賽方式是一種非常可行的策略。
“這是一種發展趨勢,因為如果不讓球員覺得她們能在比賽中轟出強力發球得分,甚至是ACE,她們的表現是不會有很大提升的。如果教練們不努力說服球員,那么關于成績上的進步幾乎是不會發生的。”
莫拉托格魯認為女球員們的發球水平正在改變,“她們的發球越來越好,當相當多的女孩擁有很棒的發球時,其他姑娘會說,‘哦,我們也可以很好地發球,也可以發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