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一下相同點吧。對于網球的高壓球和羽毛球的殺球,最最共通的一點就是“小臂內旋”。打網球的小伙伴都知道,高壓球或者是發球,小臂內旋對于你控球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費德勒發球,從墜拍開始,他的球拍拍面與地面是垂直的,當在高點擊球時,他的球拍拍面就轉過90度,與網球擊球點垂直。
這樣的變化,是通過小臂內旋產生的。
對于羽毛球的殺球來說,小臂內旋同樣也是控球的關鍵點。
羽毛球殺球,它的動作與網球高壓或者是發球極其類似,都是先墜拍,然后再內旋小臂,將拍面轉過90度,完成擊球。
既然羽毛球與網球在“壓球”方面的關鍵點都是小臂內旋,那為何還有人說,網球與羽毛球的殺球其實是非常不同的。
既打羽毛球又打網球的小伙伴一定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在羽毛球場上用網球的姿勢完成殺球動作時,殺球落點距離非??亢?。如果是在后場殺球還好,但是如果你是在前場殺球,那百分之八九十都會把球殺出球場外。
其實原因很簡單,雖然兩種運動的關鍵點動作都一樣,即小臂內旋,但是它們力量專遞的主導者是不同的,羽毛球殺球的力量主導者是手腕,而網球發球或者高壓的力量主導者是全身。
我們還是以發球為例,當我們準備發球時,我們可以通過下面三個步驟來完成發球力量的傳導:
1,蓄力階段是為發球存儲力量,主要是扭轉及傾斜需要發力的各個部位,為發力時的動作做好準備。
2,發力階段是利用蓄力階段所積蓄的勢能發出的一組力量動作序列,將各部分的力量逐步傳遞,為拍頭加速;
發球動作的發力順序和力量傳遞自下而上,當球拍頭接近頭頂時,發球動作進入了發力階段。發力時,右腿開始蹬地,重心前移,這是身體各相關部位順序發力的開始;
3,進入擊球階段時,速度已經傳至肘部,這時開始收腹,加大拍頭的速度。擊球時要將速度繼續傳至前臂,腕,拍頭,并將速度產生的動量充分做用于球。
我們可以發現,從準備動作到擊球結束,我們的腿,到胯,到腰,到腹,到胸,最后到手臂,到手腕,都為擊球提供最大的力量。
然而對于羽毛球來說,它的發力動力鏈就不會貫穿全身。
一般而言,是從腰部開始,然后到肩膀,再到小臂,最后到手腕,而且手腕是整個力量的核心點,主要通過手腕來控制力量的大小。無論是重殺,輕殺,點殺還是劈殺,全依靠手腕來控制。
但是想要強調一點,我們用手腕來“控球”,而不是“壓球”,這一點其實與網球技術也是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