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地力
羅斯10在前掌,通過切槽做出了人字紋,圓圈紋的劃分。圓圈紋對于轉身動作有一定的針對性,人字紋在正常情況下的直線啟動、加速,抓地力也沒太大問題。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羅斯10的外底很容易吸附灰塵,鞋底的紋路又比較密集,不容易清理干凈,實戰過程中會有打滑現象發生。
而羅斯10在抓地力方面,除了打滑,最大的問題就是它的外底邊緣區域缺少上翻紋路的設計,拿它和閃擊6外底對比一下就能明顯看到。
雖然外底的整個結構有一些差別,但是前后掌設計大致相同。它們的中間抓力區域和鞋底邊緣區域都有明顯的劃分。
有著這么多年運動鞋設計經驗的阿迪達斯,旗下的簽名球鞋羅斯10既然缺少了上翻紋路的設計。
這對擅長使用變向動作的小伙伴,如果球鞋內側上翻部分接觸到地面,光滑的邊緣區域是沒有任何抓地力可言,這無疑算是羅斯10設計上的一大敗筆。
接著來聊聊羅斯10的BOUNCE中底。
對于阿迪在籃球鞋身上使用BOUNCE這項科技,最早是搭載在利拉德2身上,靠著它軟韌彈的腳感體驗打出了口碑。
但是這么幾年過來,阿迪對BOUNCE的調教一直不太統一。就像去年的羅斯9,整體的腳感就屬于偏硬的體驗。
到了今年,搭載了全掌BOUNCE的羅斯10,腳感上又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比起當年的利拉德2還要軟一些,甚至有種踩在BOOST跑鞋上的感覺。
整體偏軟的中底也給羅斯10的后掌帶來了優異的吸震能力,在純后跟落地時,也沒出現過太震腦的情況,對于體重偏大,需要后掌緩震的小伙伴,羅斯10的后掌緩震體驗是很棒的。
但是,名義上作為后衛球鞋的羅斯10,到了前掌部分仍然還是保持著偏軟的腳感,在啟動時有點拖泥帶水,會影響啟動后第一步的速度。
在這方面就不如去年的羅斯9來的干脆。所以,單從羅斯10中底部分在實戰方面的體驗上,我們是不太很滿意的。
尺碼和鞋面包裹
和前作羅斯9一樣,羅斯10的鞋碼依舊偏大半碼。而羅斯9被吐槽最多的鞋楦過寬,包裹不足的問題,在羅斯10身上也同樣存在。
雖然在鞋帶能夠覆蓋到的區域,拉緊鞋帶后,鎖定效果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因為第一個鞋帶孔在鞋面上的打孔位置已經有些靠后,不論怎么拉鞋帶,在前掌鞋帶覆蓋不到的區域,包裹過空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由于羅斯10鞋面用的又是比較柔軟的皮面材質。隨著實戰場次的增加,鞋面會逐漸產生無法復原的形變,讓整雙鞋的包裹性越來越差。
別說對于窄腳的小伙伴不友好,即使是我們工作室腳型偏寬的同事,都無法接受前掌這么差的包裹。
鞋面支撐性
同樣的問題,柔軟的鞋面也是沒法給你的雙腳帶來很好的支撐性的。
羅斯10采用了強度一般的皮質鞋面,提升舒適度和整雙鞋作為商品的質感,這個出發點我們可以理解。
但是,阿迪完全可以去通過內置飛線或者其他支撐性比較強的材料來保證實戰環節中鞋面的包裹和支撐,這對于阿迪是完全能夠處理的問題。
不過很遺憾,羅斯10身上除了后跟TPU向鞋面外側延伸的那一小部分,稍微能起到一些支撐作用外。
其他部分的支撐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應對大強度的實戰環節,我,覺得這樣的鞋面支撐水平是沒法勝任的。
關于鞋面的支撐部分,還要再提一點。由于在內側足弓處,羅斯10沒有進行任何的承托設計。
在起跳落地時,偏平足和低足弓的朋友,足弓會因為沒有支撐,運動中始終處在要外翻的狀態,長久穿著可能會對腳踝,膝蓋造成一定的損傷,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隱患。
購買建議
對于那些突破偏多,買鞋也只是為了實戰的后衛球員,羅斯10是絕對不推薦的。畢竟上述已經聊到了諸多關于它實戰方面的不足,大部分都是針對后衛打法的朋友們。
但是如果你是忠實的羅斯球迷或者打法偏站樁,定點投籃并且對于球鞋的支撐性能要不高的球員,我還是會推薦你嘗試一下羅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