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ebok NBA Envy Me,這雙鞋吸引我目光的主要原因是它身上的NBA Logo,話說adidas入住NBA之后,RBK似乎應該也就失去了再出NBA相關產品的權力吧。不過就在adidas的NBA隊鞋剛剛要上架的時候,RBK忽然瘋狂地除了一些復古的NBA隊鞋,還有這款Envy Me,如果我的猜測屬實,那這些或許就是最后的RBK與NBA的合作鞋款了。
拿到這雙鞋的是好,忽然覺得它的名字起得很有個性,“Envy Me”,嫉妒我。RBK今年的籃球鞋路數都在走街頭風格的路線,而且非常貼近黑人的感覺,“Envy Me”,在籃球場或者街頭都是充滿自信的挑釁語言,毫不掩飾自我的張揚,我是球場上最閃亮的明星,別人只有嫉妒的份,如果這樣理解一下,或許就更能契合RBK“I am What I am”的口號吧。
首先說,這款鞋賣相就不錯,國內店面上了一款白和北卡藍的配色,這在國內Sneaker的眼中是非常討喜的一種選擇方案,簡潔明快的設計,更不乏大氣的風格,讓人愛不釋手。國外的網站上還有全黑,黑白等多款配色,但不知道會不會在國內發售。
從科技方面來說,這款鞋裝配了
RBK的代表性機械力學減震科技DMX Shear,在實際穿著中的表現還是相當地可圈可點的,始終的軟硬度,良好的彈性系數,出色的緩沖性能和助力功效,唯一比較可惜的就是,科技的下面“臉皮薄”,很不耐久,這也沒辦法,是現在機械力學減震科技的通病。接著看下面,說說外底,這款鞋采用比較傳統的人字紋大底,還是中規中矩的,配合縱貫全掌的折曲凹槽,抓地性在制動啟動等方面都還表現的不錯。不好的地方是,這款鞋的外底上沒有裝備任何幫助扭轉助力的技術,雖然說折曲凹槽有這方面的功用,但效果甚微。
回到鞋面上,在物料選擇上,這款鞋應用了四種材料,人造皮,小山羊皮,漆皮和TPU,它們分別唯一鞋頭,鞋中段,鞋舌和后跟。這四種材料的組合是并不多見的,RBK應用的也比較詭異,但還是帶來了不錯的鞋面性能,比較好的TPU承托,可能是因為個人體質的原因,我我向來是偏好大面積后跟承托的鞋子,比如2K4之類的。這款鞋的后跟承托以全TPU打造,上面雕刻著RBK的Logo,外觀有非常濃烈的復古風味,性能上也絕不含糊。這款鞋對后跟部分的處理,算是本期三款測評鞋款中最出色的,不僅承托穩定,腳跟固定牢靠,腳踝保護也是周全到家。鞋頭的人造皮也有比較好的固定作用,而且人造皮雖然美觀性上不十分好,但比較耐用。中段的小山羊皮是雙層的設計,外面一層帶眼的,里面一層實在的,再配合襯里內大面積的墊物填充,整個中段還是提供的良好的支撐性,沒有多么讓人驚喜,但至少不會太失望。
比較失敗的是鞋舌上的漆皮設計,雖然我們本期的策劃是冬季鞋款,透氣性并不在討論范圍之內,但我在此還是有義務提醒各位,夏天最好不要穿這鞋。漆皮鞋舌頭不僅影響了鞋面的靈活性和舒適度,而且它在頂端有折角,就是縫線結束的地方,哪里的漆皮左右各一小塊突起,別小看這個疵兒,磨破你的腳是早晚的事。而且,這也是一款沒有內靴的鞋子,漆皮質地又比較硬,這么一來鞋舌頭四處亂跑也是免不了的了。
這款鞋硬的地方還不只有鞋舌,它的鞋幫頂端也比較硬,在整個測試過程中,一直都讓我感到不舒適,前后作用的一動都立即能感覺到一圈硬硬的小邊如影隨形地跟著,但估計如果時間長了,這種情況會逐漸減輕,畢竟哪里沒有什么特別堅硬的東西。
最后小結一下,這款鞋的復古風格十分濃郁,在性能表現方面都能夠讓人滿意,主要的幾點性能,如減震,助力,腳踝保護,抓地等方面都表現出色,雖然在細節的處理上顯得有些粗糙,但比較中端的價格應該更容易讓人接受。我們在綜合評定中給了它3.5分,扣那1.5中至少有0.5分是扣給耐久性的。所以,請各位在選購之前認真考慮,另外,這些的號碼偏大,最好能親自試穿再購買。
適合場地:木板場地或橡膠場地
適合位置:后衛/前鋒
關鍵技術:后掌DMX Shear減震技術
優點:出色的緩沖減震,十分優秀的前掌動能,卓越的中段支撐性和腳踝保護,良好的后跟承托表現,杰出的抓地性。
缺點:中底的扭轉能力不好,后跟科技的耐久性稍差,平衡性一般,鞋幫口的舒適性較差。
購買建議:非常拉風的外觀設計,還算不錯的性能,有RBK的當家減震科技裝配,有還算穩定的構架,主要性能方面沒有大的紕漏,再加上一個基本合理的價格,應該是雙性價比還可以的球鞋。而且,這款鞋比較符合本期的主題,比較保暖的感覺,只是鞋面的耐久性設計還可以,鞋底的科技有著機械力學難以避免的家族病,比較不耐久。大體上是一雙非常適合中產階級的冬季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