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正手一樣,橫打的引拍是否到位,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到回球的質量。擰下旋來球的引拍時,將中指從中分線上稍上移至右拍肩附近的與正面的食指相對應的區域(需自己體會哪一點較適合),手指發力控拍使手腕內屈,小臂內旋,右肩向左的同時向內頂,就會感覺到身體的自然左轉,再適度地收腹含胸,右膝內屈使重心下降接近臺面,這時的右肘會有自然地“外架”,將拍面平行并貼近臺面引拍,會有效增加揮拍的發力空間及迎前的質量。不必擔心平面引拍會來不及摩擦,因為在手指發力控拍向前,尤其是食指突然發力的同時需要展腹來協調發力,就會自然地使拍面前傾。
以上內容是擰下旋來球引拍的基本過程,需要強調的重點是右肩的向左又向內的動作,初練橫打技術的球友感到擰球時發力不足,于是就借用橫板反手以大臂帶小臂的發力方式,結果是突出了大臂的作用,忽視了肘關節的支點作用,使有效摩擦減少了很多而造成了擊打過多的普遍現象,為改變這種狀況,有球友不得不將拍面預先后仰去迎球,使擰球變成了挑球,由于發力的不集中造成的摩擦不足,致使出界,下網的現象增多,回球中也會無側拐的弧線。如果在引拍過程中注意到右肩的左內頂配合手腕內屈,小臂內旋,就會有自然地擰腰過程,這就是必須的重心轉移過程,盡管這時重心仍在右腳上,但可以清晰地感覺到重心已由腳內側轉移到前掌外側前部,身體右前傾,使右腳的支點感覺更明顯。
有的球友對臺內擰球時重心在右腳上為什么在發力時還能重心向前的過程感到疑惑,從這里就可找到答案。在再度收腹含胸,右膝內屈的配合下你的重心已在腳前掌的外側使身體右前傾,那么手臂的前端發力,展腹擰腰,右前掌外側為支點的順序發力過程中,重心就必須要向前的。
注意:因為發力擰球后重心向前,下旋短來球已轉為上旋長回球,所以必須馬上進行重心還原,然后及時后移調整站位,以利后續。
有的球友臺內擰時重心老上不去,要注意上步時不要先動腳,而應重心先前移,足跟落地后,后腳要順勢跟上的同時將重心繼續向前使足跟離地,重心輕壓在腳前掌上,這樣重心距來球近些,手臂就會很放松,展腹發力,球離板時重心會上提,順勢用足尖蹬地使重心后移并同時撤步還原后再適度后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