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一:將重心轉換和蹬轉混為一談,重心轉換和蹬轉是兩個概念。
誤區(qū)二:重心非左即右。乒乓運動重心始終應該在兩腿之間 ,根據(jù)需要,重心偏左或偏右,偏多或偏少。應該把兩條腿分為主支撐腳和次支撐腳。
例如:引拍時重心轉向右腳,其實是偏向右腳,而不是完全轉向右腳(試試能否讓左腳懸離地面),完全轉向右腳,重心不穩(wěn)還在其次,關鍵是重心完全在右腳,沒有了左腳的輔助發(fā)力,單腿的蹬轉效能低,有效蹬轉是雙向對應的。
乒乓運動的轉軸就是身體的重心,軸心隨重心轉換而轉換,始終應該游離于兩腿之間。至于單腳為軸心,那也是先有偏離軸心的蹬轉后,才會形成轉軸,蹬轉的力同時又將重心(轉軸)完全轉換到獨立支撐腳,才形成單腳為軸的轉體,不過這是芭蕾舞的需要,不是乒乓球蹬轉的需要。重心完全到單腳即為過,回旋既費力又費時,導致循環(huán)銜接慢。一板過,遠距離撲救屬特殊的,非常規(guī)手段,失重,失控可忽略。
誤區(qū)三:過于強調(diào)重心轉移,這和誤區(qū)一有關。不轉換重心的或很小轉換重心的擊球動作也不少,尤其是反手擊球動作。
單就給揮拍傳遞動能而言,主要是蹬轉,重心轉換有輔助傳遞作用,但重心偏離偏大,又會削弱次支撐腳輔助蹬轉的對應力,影響蹬轉效能。
什么是蹬轉對應?早先的水龍頭我想大家都見過,一字型的那種,食指,拇指分別擰一字的兩端開關水龍頭,這就是我說的對應蹬轉關系,蹬腿轉髖是左右腿的配合,兩條腿的力量不等沒關系,一定好于單腿蹬。雙腿跳轉的擊球,就是兩腿對應蹬轉的放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