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這項體育運動已經有了100多年的歷史,這些年國際乒聯為了推廣這項運動,進行了數次技術,規則和器材上的改革,從21分制到11分制,從38毫米小球至40+塑料球等等。其中40+塑料球的改革是跨時代的,因為它意味著世界乒壇從小球時代進入到了大球時代,而這就意味著各種主流打法要發生改變,究竟何種打法最適合這個時代的發展?
結合目前的情況來看,40+新材料大球時代,還是以弧圈結合快攻的打法為主,但是縱觀最近幾年的乒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苗頭。
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近臺快攻和顆粒膠打法開始復蘇,由于新材料40+時代,弧圈球的旋轉降低,速度變慢,使得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靡中國的顆粒膠打法開始復蘇,典型的像日本伊藤美誠反手使用生膠,在近幾年連續戰勝中國隊主力隊員,閃耀國際乒壇,取得不錯的成績,成為我們重點防范的外協會球員。
2019布達佩斯世乒賽上,瑞典選手法爾克在世乒賽取得單打亞軍,創造奇跡。使得業余界很多球友開始效仿,甚至瑞典世乒賽伊藤美誠大比分戰勝朱雨玲以后,一向滯銷的生膠開始大賣甚至供不應求。通過這些現象我們看到了顆粒膠打法老樹發新芽,煥發新的生機。
除了上述打法成了主流之外,直板也得到了發展的契機,尤其是以許昕為代表,當然也包括了保加利亞公開賽上闖入決賽的小將趙子豪,球變大以后,使得直板選手反手的劣勢變小,反手推擋不再像之前那樣不占優勢,因為球的旋轉降低,使用反手同樣能回出比較精彩的球。
在小球時代,直板選手的反手可以說很難與橫板選手抗衡,畢竟橫板選手的反手拉弧圈等方面實力很強,但是球變大以后,球的旋轉就降低,那么直板選手的反手劣勢就減小,同時直板選手正手有先天的優勢,這也就是最近直板選手成績有了明顯提高的原因。
所以,面對如今改革之后的乒乓球40+塑料球時代,由于旋轉和球速進一步降低,國乒以前提出的“得正手者得天下”的說法遭遇到挑戰,如今要想成為超一流乒乓球選手要求的是正反手均衡,能攻擅守,技術全面才是制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