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戰中,“拱”主要是在接對方發過來或搓過來的下旋球時使用。由于長膠膠皮本身具有改變來球旋轉的性能,所以拱過去的球一般都帶有上旋,進攻性比較強,且具備一定的突然性。
對于直板選手而言,在反手位拱下旋球,手腕兒動作可以做得相對更加靈活,這樣在進攻的節奏和落點上都可以給對手造成很大的威脅。
首先,為大家介紹直板長膠選手在反手位拱近臺短球。
從圖1-6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 ,在準備迎球拱近臺下旋球的過程中,左腳迅速向前跨了一小步,這個步法調整是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因為當對方發我們的近網下旋球時,如果我們采用“拱”這種帶有進攻性質的技術,那么就需要更多的自身發力。而通過向前跨步,就可以讓我們借助身體自后向前的慣性去發力,這樣保證重心與動作方向的同一性,有利于增強我們拱球的質量。
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的站位離臺稍遠,那么這一步的步幅就需要相對更大一些;而一旦我們離臺較近,能夠調整步法的空間比較小的話,我們也需要通過腳下的小碎步來快速調整身體重心,并實現上步擊球。
在我們選擇進攻時,一定要注意進攻后能夠充分還原。所以在拱球時運用步法調整不僅僅是為了加強威脅,同時也是為了讓身體重心能夠還原得更加迅速。如果我們沒有跨步的支撐而是站在原地去拱球的話,不但會降低出球質量,而且一旦被對手防回來的話,反而還需要腳下的重新起動,這樣在時間上就會顯得更加倉促,進而影響下一板銜接的質量。所以,進攻中運用步法十分關鍵,大家在平時的練習中一定要強化反手拱球時的步法意識。
從圖1-6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在快速上步的同時,身體重心也隨之稍稍前傾,前臂略微前伸以頂住來球,身體重心基本落在了左腿上。圖7中,在擊球瞬間的拍形稍稍亮起了一些,說明對方過來的下旋球并不是很轉。如果來球旋轉較強時,我們在觸球瞬間的拍形就要再亮一些。擊球時,他抓住了來球的上升期,這樣不僅更容易實現“借力打力”,而且對于長膠而言,還可以在來球的上升期充分地借助來球的旋轉,使回球旋轉更加“異常”。
從上圖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比較完整的發力動作。他用前臂帶動大臂自后向前發力,觸球后的手臂基本上處于伸直的狀態,而且還帶了些轉腰的動作,這說明他的發力比較充分。而他的手腕兒在觸球前后的發力方向是自下而上的,這說明他在發力瞬間充分克制了來球的下旋,使得回球的上旋也比較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