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摸索直板正膠快攻打法一段時間,寫出一些感悟。主要從以打為主的原則,正膠發球,正膠打法,快字當先。
一,以打為主
正膠打法必須堅持以打為主的原則,這是貫穿整個正膠打法最核心的內容,是正膠打法的靈魂所在,也是其最主要的得分手段。
究其原因,一是正膠打法的自身要求,正膠打法站位主要在近臺,擊球點多在球的上升期和高點期,擊球時以近臺小動作為主,球的一速快。正所謂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為求一速,近乎直線的攻球自然勝過有弧線的拉球。
二是器材的限制,正膠膠皮顆粒向上,易于擊打,難于摩擦。只有堅持“打”才能充分發揮其膠皮性能,如若不然,正膠削不沉,拉不轉,何以取勝?
這里說的”打”不僅僅是指正手攻球的擊打,更應該是除摩擦外的其他一切擊球方式,或者用碰球,撞球來形容更為合適。因為膠皮的限制,正膠應避免陷入與反膠的對搓和對拉,在相持中應爭先上手,主動去“碰”球,以速度壓制對方旋轉。江嘉良曾說過,接發球最好只搓一板。可謂深的其中真味。
二,發球
不管什么打法發球都很重要,正膠打法要搶“先手”,所以發球更是重中之重。
有段時間我很矛盾,一方面,正膠不善于制造旋轉,所以正膠發球應該是很一般的,旋轉質量應該是不如反膠的,另一方面,每一位正膠運動員都被稱做是前三板選手,問題是如果他們的發球很一般,又怎么會被稱作前三板選手。經過一段時間思索與查證,我終于想明白了。這個問題也要分開來看待。
首先,正膠不善于制造旋轉,這句話應該有更為準確具體的表述:正膠如若像反膠一樣發力,是很難制造旋轉的。是的,因為正膠膠皮特點,正膠要制造旋轉,動作必須小而迅速,無論是發球還是拉球。在掌握了正確的發力方式后,正膠發球下旋不差于反膠,上旋則更奔。
而第二點我覺得更具有深遠的意義。發球,不是越轉越好,而是夠用就好。因為發球的目的是使對手陷入被動,而旋轉只是其中一種手段。除了旋轉之外,速度,力量,落點,弧線的有機結合,也能使對手吃發球吃到飽。
此外,對于我們業余的來說,發球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業余的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花在訓練上,基本功不能與專業的隊相提并論,但發球則不然,它的練習要求就很低了,只要你肯花時間琢磨,一定能取得傲人的成績。須知對拉五十大板贏一分是一分,發球贏一分也是一分。
三,關于“快”
正膠打法,快字當先。在比賽中我們??梢钥吹?,正膠選手以速度壓制對方旋轉,逼迫對手退臺,繼而以連珠炮式的進攻,使對手疲于招架直至失誤。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快”字貫徹始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快”?
第一點,堅持近臺,搶點搶時間。是的,正膠打法的快,不單單是指擊球后的一速快,更是指擊球時間早,也就是所謂的的銜接快,某種程度上來說,銜接快甚至比球速快更重要。而堅持近臺的實質,就是堅持在上升期和高點期擊球。
第二,小動作創造機會,大東作完成擊球。實際上,這里說的小動作與上面的在近臺搶點是因果關系,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在近臺時,爆發力往往比絕對力量更管用,小動作往往比大動作更實用?!?br />
第三,快慢相濟,有慢才有快。只有速度慢了,才能彰顯出快,只有有了減力擋,加力推才真正有威脅。況且一味求快,即便是專業隊,失誤也多,何況是我們?
第四,用身體打球。正手攻球是整個身體的協調動作,蹬腿轉腰甩手臂,缺一不可。不能說為了求快,只有手臂在動,或者一個動作之后,人像一團沙子一樣撲了出去,沒有制動和還原。這樣的快是假快,是很虛的,不是真的快。
四,關于起下旋
這對正膠來說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尤其是起重下旋。受到膠皮限制,正膠很難像反膠那樣拉出很強勢的高質量前沖弧圈球,但凡事總用正反兩個方面,也正是因為正膠對旋轉不敏感,所以只要善加利用,它也有著其獨特而頗具威脅的擊球手段?!?br />
正手快點,這是直板正膠打法最具威脅的一項擊球,因為正膠對旋轉不敏感,所以接發球時可以不講理地將球直接挑起,繼而形成正手連續攻的局面。
不僅如此,掌握正手快點,對于整個正手體系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正手快點就是正手所有進攻技術,包括快攻,快拉,快帶在內的基礎。所謂一通百通,一旦熟練掌握正手快點技術,其他的正手技術都可尤由其進一步演化而得到。
正手快拉,首先我要明確一個概念,直板正膠快拉是屬于快攻范疇的技術,而非弧圈球技術。所以正手快拉的技術要求我覺得是不怎么高的,它更多是一種把下旋轉換成上旋的手段,關鍵是弧線不要冒高,以免被橫板彈擊。
以上兩種都是正膠起下旋的手段,事實上還有一種,就是突擊下旋技術,不過這個難度 太大,這里就不討論了。結合正膠要“下先手”的原則,我覺得業余的起下旋思路應該是這樣的:接不出臺發球或者在對搓中應先判斷來球旋轉,然后在臺內搶先起板,快點來球,贏得主動局面。
接出臺下旋球時,若來球弧線較低,旋轉較強,應快拉來球,不必強求拉球質量,弧線不要冒高,讓對方借不上力就夠了;若來球旋轉一般,弧線較高時,可以考慮直接攻打來球,注意手腕不要亂動,以小臂發力為主,動作小而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