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手位大角度發動強攻通常使用球板正面,當然,也可以用球板背面。在側身位大角度搶拉上手雖然有了直板橫打,但依然可以靠正手滑板。這兩項技術從動作外觀上看都極具觀賞性,但使用時一定要有靈活的步法和扎實的擊球感做保證。
作為一項很少在正規比賽中出現的技術,利用直板背面拐弧固確實顯得“玩”味過濃。尤其是在中遠臺準備進攻時,對預判來球落點,移動腳下步法,利用手腕手指調整板形都具有相當高的要求。但這項技術之所以“迷人”,就在于它一旦成功,就會出現一條非常美妙的側拐弧線,令人賞心悅目。
嘗試這項技術,腳下的步法一定要首先到位。在正手位大角度拉球時,通常我們會使用交叉步去跑位,之前還會利用一些并步或小碎步調整去保證交叉步的效果。一般來講,如果使用球拍正面去拉球,即使步法稍有欠缺,也可以利用身體和手臂的延展性去“夠”著拉。而使用球拍背面去拉球,對手臂,手腕和手指的穩定性要求更高。因此在手臂完全打開,手掌叉朝后去控制拍形時,幾乎是很難再“夠”著去拉球,更不要說拉出質量了。所以,步法對這項技術的實現至關重要。
在向正手位移動時,手腕和手指要做轉換拍形和固定拍形的工作。由于調整之后板形的客觀限制,從側面去“兜”球反而會比從上方去摩擦球更容易發出前臂和手腕回收的力量。所以觸球時,球拍更似垂直于地面而不是平行于地面。這樣出球往往具有明顯的側旋,甚至比使用球板正面擊球的側旋還要強烈。既然已經選擇了如此高難度的擊球動作,那索性就將它的側旋實效發揮到極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