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冠軍,個別還是奧運冠軍,其中乒乓球項目比較少,因為乒乓球在我們省不是重點隊,不過我也有曾給孔令輝做過一次肩傷的理療。后來由于我自己逐漸愛好起乒乓球了,做醫生沒時間玩,總是跟隨運動隊外出,一到全運會就要半年左右時間在外面,每天晚上都沒時間玩,后來有個機會就改行做財務工作了,當了個會計,才得以每天至少4小時打球,不過也都是中午和晚上的時間還有雙休日才能玩。
就我體會,乒乓球項目雖然不是直接對抗,受傷機會比較少,但一些慢性損傷的情況還是很多見的,幾乎每個優秀專業選手都有肩傷,小部分腰傷和膝傷較多。而一些優秀業余選手一般肘傷多些,肩傷和膝傷也有一部分。還有些小腿容易出問題。 一些打球比較多的業務選手,所出現的傷基本上是慢性勞損,產生的原因多時不適當的動作和發力長期積累引起,這一點和專業選手的長期超負荷訓練引起的傷病的有些不同。業余選手特別是純業余的大部分都是動作不太合理,發力有問題。所以,出現的傷病僅靠一些醫療手段是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決的。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必須從技術動作和訓練方法上來改善。
一, 反手位引起的肘關節損傷
一般以網球肘居多,嚴重的全肘關節都會疼痛。嚴重影響打球。橫板反手發力打和直板反手位最容易引發網球肘,二者的共同原因都是反手打的動作不熟練,動作發力離球太近造成,由于不熟練,手感不好,往往不敢離球距離正好時作動作,一般都是離球稍近發力,正確的發力必須離球一段距離,來揮臂使拍逐漸達到一定速度才擊到球。如果離球過近,想要打出力量,勢必要更加用力來揮拍加速距離上的不足。于是就使關節和肌肉以及肌腱受到過強的力量刺激,打不了多久就會受傷,我們有時也會在業余選手中看到一些動作比較舒展,發力很協調,看起來沒用多大勁打的球卻很不容易接住。這樣的選手就值得我們學習。
直板選手如果單純反手推擋還好,好多反手進攻動作更是不合理。肘關節受傷就比較重。解決的方法我認為最好是自己一個人拿一框多球練,每打一個球都要體會擊球時離球的距離是否合適,動作還原是否到位,特別是當肘比較疼的時候,要體會如何放松發力才會一點不疼,按照這種感覺找到擊球動作,這樣反復練習,直到打幾十框球后都感覺不到疼時就不錯了,經常這樣練習,就會體會到揮拍的時機和固定的身前擊球點和揮拍發力的手感,當然,技術動作要基本正確。這點不是本文討論的范圍。但是就算有了正確的擊球動作,如果揮拍的時機和擊球點找不好,一樣會受傷。而這種沒有對抗的練習多進行下去就會固定擊球點和練習合適的擊球時機,同時提高球感。球感練好了,動作自然就放松舒展了。而且這種運動療法對治療慢性損傷有奇效。
二,反手拉弧圈和正手打和正手弧圈容易造成肩周損傷
如肱二頭肌長頭腱炎和岡上肌肌腱炎,此類傷都屬于肩袖損傷,還有可能反手拉引起背肌拉傷。反手弧圈和正手打引起的肩傷其原因同上面說的類似,如果動作沒有大的問題,也可以用上述方法來糾正,正手拉問題比較復雜。
我認為正手發力引拍不要過大,擊球離球距離不能太遠。轉腰和送肩要多練習。轉多少,送多少,都要合適。尤其要及時還原,發力要放松自然。擊球瞬間發力達到最佳發力感覺。一板一板地來,每個動作都要腳下到位的同時手也還原到位,及時揮拍。也可以自己多球訓練來找一找感覺。不過最好還是找個推擋比較好的人來慢慢練習 特別要注意的是剛進球館就打練球或比賽時不要使太大勁,控制好球,找機會先用小點的動作發力,這里的小動作并不是指擊球距離小。打過一兩局后再正常打,很關鍵,最好在打比賽前先揮揮拍。 我不建議進行打封閉治療,這種治療方法并不治本,也不適合乒乓球項目的特點。一些理療還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