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膠的存在,讓乒乓球打法更加多樣化,在俱樂部,也有那么幾位顆粒膠球友,很奇怪,平時,很多球友對他們都避而遠之。
以前還真沒注意,直到一次比賽,俱樂部中有幾位和我水平相當的球友,碰到顆粒膠時,居然主動放棄了比賽,著實讓我吃驚,后來才知道,他們不但比賽打不了顆粒膠,即使在平時,他們也不和顆粒膠打,如果只是個人現象也就無所謂了,但居然有那么一些人都遠離顆粒膠,我個人認為,真的是大可不必。
我在俱樂部應該是學球比較晚的,在他們眼里也算是個新人,剛接觸顆粒膠時,也是一臉懵,根本找不到球,當時,也已經專心學球一年多了,居然被個老太太(真有六十多了,這么稱呼可能有點不禮貌),打得落花流水。臉上真是掛不住,心理真是不服輸,一有機會我會主動找他們過招,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自己有了很多改變。
當時,我可以說是框架初成,平時練球都是模式化的東西,沖定點,那是高質量,步伐雖差點,也能及時到位,但一和顆粒過招,全亂了,腳下不會找球了,拉球不是漏球,就是下網出界,各種不適應,和不會玩球的一樣。一次,兩次,……,我找到了些許原因,“顆粒膠不能主動制造旋轉”,那我就多發些不轉球,還是拉不上,命中率不高,感覺顆粒的回球發飄,不像發球機那不轉球,怎么辦,“不做大動作,時刻盯準球,主動上步,調整發力方向……”
很快,我的球風都發生了改變,以前自以為豪的爆沖弧圈,改成了穩定為主的加轉弧圈,不再盲目地發力,不再盲目地進攻,學會了根據球來改變發力方向,根據球來調整摩擦比例……,你還別說,雖然是自己只言片語的總結,還是有效果的,越打,成績越好。也就是幾個月時間,我逐漸了解了我對手的球路,基本能掌控比賽,贏多輸少。
也就是這樣一段經歷,讓我在教育系統第一屆比賽,贏了那位長膠冠軍,市機關工委團體賽,我又不負重望,贏了那位關鍵的三號(正面長膠,反面生膠選手),幫助我們隊取得了市機關工委的團體冠軍。
我最初的對手是位長膠球友,之后,我也碰到過生膠,正膠,我發現自己適應的很快,很多次團體賽,隊友都把打顆粒的任務交給我。
現在想想,平時多和顆粒打打,好處還是很多的。首先,學會盯球,球速,旋轉都有了我們未知的變化,不專注,不認真,很難看清球的旋轉。其次,像我這樣,剛從基本功一路練過來的,不會變通,調整能力不行,和顆粒過過招,有助于增強自己的調整能力。
最后想說,顆粒膠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很多人認為顆粒膠有投機取巧之嫌,其實,你只要和他們打多了,你會發現,他們也有很多弱點,也有很多無奈的地方,只要你有著扎實地基本功,多和他們過招,戰勝顆粒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