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費德勒的比賽風格談起,當然他的各項技術指標——發球,正手,反手以及截擊都是要討論的對象。曾將桑普拉斯視作偶像之一的瑞士人,在其青少年以及職業生涯早期,都被視作一位“發球上網”型的選手。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比賽的演變,費德勒更像兼容并包兩個時代的偉大橋梁,他擁有像前代名宿,傳奇們優秀的發球和截擊水準,但與此同時也將自己置身于下一個底線時代的領先行列。
并非稱贊費德勒是底線專家,而是他的能力和技術風格日臻成熟,帶來了全面而流暢的美的視覺享受,讓人們將其視作全能大師。現在,讓我們聚焦他的每項技術細節。
1.正手
這顯然是費德勒最有效的武器之一。瑞士人是少數幾位使用半開放式正手的球員,一方面在于他的正手握拍介于半西方式和東方式之間,當然也可將其視作一種“改造過的東方式正手”,會根據場上情況進行調整;
另一方面則因為這使得費德勒在擊球時不受前腿阻礙可以完全轉體,獲得更好的向前慣性,站在離底線更近的位置擊打來球的上升點。
比賽中,當費德勒正拍發力抽球時,他的擊球點離自己身體的距離等于或超出其他的選手,這也是他的正手來不及讓對方做出正確判斷的重要原因。
2.發球
在我們看來,這是費德勒的最佳技術環節,沒有之一。他的發球動作與桑普拉斯類似,簡潔,快速毫不拖泥帶水。
將重心置于后腿,拋球前采用半開放式站位。拋球手上抬的過程中,開始把身體重心前移,他從不把球拋到身體的后側。當拋球手完全伸展時,他的身體已經彎成弓形準備發力。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肘部與肩膀保持在同一軸線,這使他的拋球動作近乎完美。
在發力擊球的瞬間,費德勒的重心已經完全移到前腿,身體平衡也維持得非常好,與此同時,他并沒有急著低頭,而是跟隨身體完成同步動作,同樣保持保持平衡。
費德勒的一發時速平均在195-200公里/小時左右,正是由于整個流暢連貫的發球動作,讓他的發球難以預判,不僅有角度,速度和落點的精準打擊,更兼具多種變化,調整和控制。
費德勒是一位非典型意義的發球專家,截止到目前,他已經轟出10414記ACE球,職業生涯一發得分率高達77%。
3.反手
對于熟悉費德勒的老球迷而言,這是一項最有特色也最具起伏的技術。職業生涯早期,瑞士人標志的單反直線令人聞風喪膽,直到納達爾的暴力上旋開始無情的碾壓之后,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擊敗費德勒的可能,這項技術徹底變成了他所謂的短板。
不過,經過了柳比西奇的改造以及瑞士人自身的努力,盡管反手依舊會被對手“重點照顧”,卻不再是他慘遭蹂躪的痛點。擊球方式的改變,為他的反手增加了額外的附加值,也讓他變得更加全能。
4.截擊/網前/高壓球
打出變化多端,深淺不一,落點豐富的網前球是費德勒的強項之一,而這更能體現他的細膩和極致。
相比傳統大炮們的高壓制勝以及靠線路組合的主動截擊外,費德勒對于截擊球的處理堪稱大師中的大師。
無論是靈活的網前卸力,精準操作的空中高壓,華麗刺激的單反扣殺,還是在底線相持中,甚至接發球時送出的神奇放短,都會使他的對手陷入大危機,讓場下的觀眾眼前一亮進而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