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球是乒乓球比賽中每一分球的開始,它是乒乓球技術中惟一不受對方來球制約的技術,可以讓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戰術意圖,其主動性顯而易見。每個人發球動作不一樣,正因如此,它也是最變化多端一項技術。
發球技術一般由拋球,揮拍觸球兩部分組成。
1.拋球要穩定,包括拋球的高度和拋球后球上升與回落的線路要穩定。上拋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拋動作要在球臺端線外,高于臺面且需垂直上拋;另一只手的揮拍動作:按照新規則,球要高于臺面,揮拍觸球過程中,要使兩側裁判和對方運動員的視線,能看清發球運動員的動作,并且不能有任何遮擋。
2.觸球點的高度要適當,發急長球時觸球點要低些,發近網短球時觸球點要高些。球在本方臺面第一跳的著臺點要適當,發長球時第一跳要在球臺的端線附近,發短球時則在臺中位置。
3.握拍時虎口不宜過死,以保證手腕和手指的靈活性,引拍尤其是手腕的引拍動作要充分。
4.手臂和手腕向前,向下的發力要講究技巧,使球既不致下網也不致彈跳過高或出界,球拍摩擦球的部位和用力方向要準確,盡量用相似的動作發出不同旋轉的球。
5.以前臂,手腕發力為主,但應注意腰部的協調配合,以提高發球的質量。以右手持拍為例,正手發球時,身體重心通常從右腳移至左腳,反手發球時則相反。每次觸球之后,手臂都應順勢揮動,并迅速還原。
6.轉與不轉發球,側上側下發球都是配套發球。這兩組發球都要求發球動作極其相似,轉與不轉發球的下旋發球是核心環節,下旋摩擦球拍的中下部,不轉的球輕摩擦球拍的中上部,兩個發球動作要做到要看似一樣,但是接觸球的一瞬間又不一樣,一定記住要是沒有高質量的下旋,不轉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下旋要從球的中下部摩擦直到底部,除向下發力之外還要向前發力摩擦,這樣發出的球才夠轉。
7.迷惑性假動作
迷惑性下旋發球,下旋球發完一瞬間做一個向右側上部揮拍的假動作,觸球瞬間往右抖動,這種觸球一瞬間右手往右抖動甩手的發球,是下旋但是由于觸球一瞬間持拍手快速往右抖動甩動,給對方的感覺像是側旋球,對手會產生猶豫和遲疑,判斷不清,這種一瞬間的往右抖動甩手,足以讓對手產生錯覺而產生接發球失誤,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搶攻機會。
迷惑性側旋發球,做一個下旋的動作,直接將拍子從球的中后部摩擦,不要將拍子真正的切入球的中下部,同樣是往側下切的動作,卻發出側旋球,而對手很難觀察到,就會當成下旋球來處理。
發球最大威脅不在于旋轉的強弱,而在于動作的一致性,當對方被你的假動作所欺騙,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