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攻有兩種不同的調節擊球方法:一是固定拍形以摩擦調節為主的,拍形與臺面夾角75°左右,觸球中上部,隨著來球上旋強度的不同向前或向前下方擊出,常用來對付攻球,弧圈球和不轉球,對付下旋球,同樣觸球中上部向前上方用力摩擦;
二是以拍形調節回擊球的,拍形角度隨著不同旋轉的來球,在擊球前加以調節。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重點說下打下旋球,拍形角度大約為90°-100°,觸球的中部或稍中下部向前上方用力擊擦,對近網的短下旋,角度同上,觸球中下部,出手時以快速“兜翻”的動作擊出。
以上兩種調節方法各有優缺點,前者穩定而簡單,但威脅小,后者威脅大,但不易掌握和不太穩定。所以要有機結合起來運用,臺內球多以第二種拍形調節,出臺長球則以摩擦調節為主。此外對看不清旋轉的來球,可以加大摩擦球力度,制造自主弧線加以還擊,要知道旋轉可以克服旋轉,也能克制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