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手加轉弧圈球的站位
反手拉加轉弧圈球的站位我們一般會選擇右腳在前左腳稍后這種站位。
二,反手加轉弧圈球的動作要領
(一)引拍位置
一般接發球時反手把下旋球拉起來,這個時候整個重心會下壓的更多,引拍會往左下方引拍的更多,一般引拍左大腿的這個地方,然后再往上前方發力,盡量的向上制造摩擦。
(二)發力方向
腰的力量可以轉動的幅度可以稍微大一點,轉動的幅度大一點,但是也不要完全的橫向轉,不要橫向轉腰去發力,因為主要橫向發力的話動作就會往右側過多。
在拉加轉弧圈球的時候整個動作是要往上前方用力的,所以當腰發力的過程當中重心先下沉到左腳上,然后向右上方蹬起來,腰部(腰髖)往右上方進行發力,而不是往右。
三,練習方法
(一)自拋自打
站位調整為右腳在前左腳在后。發力可以轉動的多一點,但是整個的發力結構(發力方式)還是以擰為主,還是體會到腰部擰的感覺,把腰腹的力量用上。引拍可以看到引拍的幅度就要更大一些,向下的引拍更多。手腕內屈也會更多一些。只有用上了腰腹的力量,重心和站位才有意義,如果選擇這個站位,但是腰腹的力量用不上,僅僅是手臂在甩,動作幅度再大也出不來質量。
要拉加轉可以把球擦薄一點,在練習的時候刻意地向上進行摩擦,用前臂帶動手腕快速的向上進行抖動,把球擦薄一點,讓球不要往前沖的那么多,撞擊少一點,在自拋自打的時候可以等球下落稍微低一點(低于臺面)的時候再把球拉起來(向上摩擦),把球擦薄一點去體會這種下降后期,下降中期去摩擦球的感覺,要稍微有一個停頓。
(二)多球強化
通過剛才的體會可以上臺用多球派過來,下去稍微強一點的球,然后把它拉上臺,在拉加轉的時候要盡量的把球給擦薄,在球體的邊緣向上進行摩擦,這才能制造強烈的上旋,如果說發力的時候向前的用力很多,那么這個時候球向前的速度就會比較快,摩擦的就不夠薄,所以剛開始我們要體會薄摩擦,讓拍面處于90度左右,然后由下而上的快速的進行發力,用前臂帶動手腕,快速(地)的進行發力,在球體的邊緣制造摩擦。
引拍可以向下多一點,然后再向上擦起來,向上快速抖動,摩擦的弧線高都沒有關系,主要是把球擦薄,拉過去的時候聽不到啪啪的聲音,手腕可以刻意的內屈多一點,然后向上快速抖動,手腕快速的向上轉動把球擦薄。
在多球練習的時候大家注意聽這個聲音,用聲音去判斷摩擦到底充不充,啪啪(地)的響說明這個球還是撞擊的多,如果拉過去都是“噌”“噌”那種很薄的聲音,蹭得很轉(很悶)的聲音那說明就是拉得很轉,有這種去蹭球的感覺。
四,反手高吊和加轉弧圈球的區別
對于反手技術而言很少去拉高吊,因為它很難拉出來,而且弧線控制也不好,所以反手盡量不要去刻意的拉高吊,把加轉拉好就行了,因為高吊的話弧線太高反而容易被別人一板扣死,反手高吊要想像正手一樣的把球拉的弧線又低然后又做到半出臺太難了,就是世界頂尖級的運動員也很難做得到,所以反手高吊就不用去考慮,它無非是摩擦的更薄,并且向前的力量更小,個人建議反手高吊弧圈球沒有必要刻意的去練習,可以把它作為體會摩擦的一種方式——把球擦薄,擦轉,作為這種輔助練習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