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在的比賽,我有些個人的觀點:每個人,每一分都不厭其煩地在做著同樣的事情——逼對手回出淺球。
你若能掌控球場的中央部分,那你就有很大的希望贏得這分。要掌控球場的中央區域,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逼對手回出淺球。因為當你得到一個淺球的機會,就可以踏入球場,主控這分,壓迫對手來回奔命,或者冒險一搏。
說到這里,我順便提醒一點,不要以為有了中場淺球的機會就一定要一拍子打死,它還可能是一次做球,就像你打斯諾克一樣,你絕對可以在接下來的一拍再完全摧毀對手。此外,它還可能是一次計劃周密的戰術,你并不需要急于簡單地了結對手,而是要控制住球,反復調動對手,直到徹底摧垮他的體能。
好了,還是說說我的經歷,相信憑我的經驗是行得通的,對你也應有所幫助。
多考慮深度,而不是速度
我知道很多人滿腦子裝的都是速度,力量,以為打出快球就等同于好球。可我今天要告訴你,有很多球員都喜歡借力打球,對手一味的速度反倒成全了他們。相反,多注意些回球的深度,把他們頂到底線10英尺以后去擊球,下一拍你獲得淺球的機會將會大大增加。
總之,這個道理非常簡單,那就是,對手離底線越遠越可能回出淺球。
從優點下手,再攻其弱點
有件事是我最擅長的:先判斷對手的弱點,然后有意識地利用。比如一些人有明顯弱點,這個時候,你當然可以拼命地朝他的反手打。但是,有些人的弱點并沒有那么明顯,比如他們只有在跑動起來后才打不好反手或正手球,亦或是只在對付高球時吃力。這種情況你就要多花點心思,專門為他們創造些特定情形。
問題在于,不少球員太過于忌憚對手的優點,以致于總是急著攻擊對手的弱點,這樣做反倒不容易逼出淺球。我的經驗是,先打對手的優點,再讓他們在跑動中打出他們最爛的球,這樣做會更有可能引出淺球。
變換深度
我還喜歡用深度的變化來給對手制造麻煩。總之,這要視情況而定。舉個例子,有時候我不會一味地用深球壓制對手,尤其是遇到一些腳下移動并不好的對手時,我得再機靈點,先讓他跑起來再說。我常用的做法是,用角度更大的小斜線代替深球。
突如其來的變化,角度又大,對手不得不在遠離球場中央的區域回球,尤其是他還處于跑動之中。這樣一來,他們會有可能被迫出淺。
對付力量型,稍后退一點
身體條件好的球員,現在是越來越多了,近距離跟他們一味拼力量當然不是明智之舉。稍微后退一點,站到他們力量正好威脅不到的位置,讓這些“大力水手”干著急。而這些“大力水手”一般又都不具有多變的戰術意識,一看你站遠了,他們多半只會加大擊球力量,這可就對你有利了,一來威脅性下降,二來他們回球的失誤率也要大大增加了。而且,場上這些“大力水手”都有一種要掌握自己命運的情緒,一旦情況不如意了,他們很快會自我毀滅。而我這時會小心翼翼地掌握好自己回球的強度,因為早晚他們要失誤,這時就是給你所期待的淺球的機會。
讓“牛皮糖”同志跑吧
除了“大力水手”,還有種“牛皮糖”同志。如何對付“牛皮糖”,估計是大多數業余球員最傷腦筋的事情。實際上,要對付一位回球穩定,移動又快的球員,即便是職業選手也感到很棘手。在我看來,張德培就是個很難對付的集合了穩定與善跑特點的球員。
每次碰見張德培,我都得先問問自己,我的長處到底是什么?然后就告訴自己,正反手我都擅長,關鍵是我能控制比賽,我要盡可能避免一開始就失誤連連。如果他要真能把每個球都救回來,那好,我就讓他這樣一直救下去吧。
不必擔心對手能跑。我給你的建議是,你要調動他們,一個接一個球的調動他們,當他們發現下一個球還需要這樣子無休止地跑下去時,很快,不遠的下一分,你將會成為他心理上的那道陰影。下次他再碰見你,很可能在士氣上就先輸一陣了。
大部分“牛皮糖”型球員沒有特別有力的擊球,倘若你這么一直調動他,那么你逼出淺球來結束這分會是早晚的事,因此,你還需要多一點耐心。
PS:在阿加西沒碰上吉爾伯特之前,他在瘋狂的擊球背后是一堆制勝分和另一堆失誤。在得到吉爾伯特輔佐之后,阿加西的網球從此信奉一條原則:斜線斜線再斜線,直到對手出淺才變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