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習網球技術時,首先要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概念,這非常重要。然后,再努力使自己的動作向這一概念靠近。
我們不妨對照職業高手擊球的圖片來檢查自己的動作,掌握以體干(身體的中心)為軸心進行轉體擊球的技術要點。請仔細觀察費德勒的圖片,僅這一張就可以通過球衣的扭曲,臀部和大腿關節的轉動感受到左側大腿內收肌的強大力量,可見費德勒正是通過體干的轉動來完成擊球的。
職業高手的身體動作為我們提供了最佳范本。下面來看看正確的正手擊球的身體動作。
能看出在轉體嗎?
以體干為軸心,身體各部位形成整體,按順序依次運動。
看這些擊球后的圖片,目的是讓大家在頭腦中形成用轉體來完成擊球這一概念。
這些圖中的轉體都很相似——以體干為軸心,上半身和下半身形成轉動差。后面我們還將會看到這些圖片之前的動作瞬間,現在你可以先在頭腦中想象一下。
引拍時,上半身轉動,下肢關節也產生轉動。要知道,我們正是要利用下肢關節的動力進行轉體和回轉,將球擊出。擊球是在身體回轉的過程中完成的, 圖片所示便是身體回轉的瞬間。右腿關節與左腿的大腿內收肌形成聯動,這是所有圖片共通的一點。大家一定能夠從圖中感受到擊球的強大力量。
如果加上上半身的動作,我們會發現從腰到肩膀,手臂,手腕都會相應產生運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連鎖運動。我們經常說到的“擊球失力”是由于擊球只用到了手臂的動作,而事實上,手臂動作應該是被動產生的。身體各部分應作為一個整體,按順序依次運動。
這里所展示的圖片,與其說是手臂運動,不如說是手臂由于轉體而被帶動;與其說是我們控制手臂的運動,不如說是我們控制轉體使手臂隨之運動。
圖中球員的體干都保持直立,并以體干為中心進行轉體(包括轉動和回轉)。圍繞著筆直的體干進行轉體,即使身體處在空中,動作仍是一樣的平穩流暢。
右腿關節與左腿內收肌(關節連接處)形成聯動
引拍由上半身的轉動開始,接著下肢的腿關節也開始轉動,由此上半身和下半身形成轉動差,這從圖中球員們所穿球衣的扭曲狀態便可看出。
背部大塊肌肉是力量的源泉
人體的大塊肌肉都位于背部。包括肩胛骨周圍的大背肌,菱形肌,岡下肌,前鋸肌以及臀部的大臀肌,中臀肌等。充分利用這些肌肉,可以使擊球產生更強大的力量。引拍時,隨著身體的轉動,后背的肌肉也會伸展。然后,我們向前揮拍將球擊出,會動用腿關節的機械動力,使之后的轉體動作幅度增大,從擊球至隨揮,肩胛骨向前甩出。
受轉體影響:后背→手臂→手形成一個整體運動。
大家都知道,僅用手的拍打產生的力量,要遠遠小于加上腿和腰部動作所產生的力量。也就是說,要想獲得更大的力量,就要調動全身動作。
不光是正手擊球,職業選手在所有的擊球中都能夠使身體——手臂——手形成一個整體來運動。因此,我們看到從后背中央——手臂——手伸展得呈一條直線。正手擊球中,伸直的手臂是由于身體回轉運動而產生,并非主動的伸展。
盡管由于打法使握拍和旋轉等因素會產生變化,但不變的是轉體。
隨著球拍不斷改良,訓練方法也在不斷變化。如今的擊球打法都是以體干為中心的轉體運動,這一基本要領不僅適用頂級職業選手,普通練習者也同樣受用。根據不同的握拍對打法進行調整,以及旋轉的種類和旋轉量的不同會使揮拍產生變化,球員身體條件的不同也會給揮拍帶來影響,但不變的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轉體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