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對方發球的站位姿勢
一般發球都是站在球臺的左側,我們主要看對手發球的站位姿勢,如果是側身位正手發球,那么來球一般是在我們的反手位較多,主要以側旋為主。
二,觀察對方發球前的引拍方向
球拍的引拍方向影響了出拍的方向,通過引拍的動作,我們一般可以判斷出來球的方向和旋轉。比如:手臂高高的抬起,從右上上往左下放引拍,這個一般都是右側選球,大多數會發到我們的反手位,專業選手會發到我們正手位,但是一般不會這么發,沒有極大的把握發大角度球的話一般不會發到正手,因為正手起板比較容易些。
三,觀察球拍接觸球的一瞬間的摩擦方向,判斷球的旋轉
球的旋轉主要就是上旋,下旋,側上,側下這幾種,其實接球最難判斷的就是來球的旋和不旋,判斷錯誤直接導致丟分。就旋轉而言,大家更怕的是上旋球判斷成下旋球,一搓就出界了。
從右往左(從左往右)摩擦球帶側旋,從上往下摩擦球帶下旋,從后前球擊球是不轉。這幾個摩擦的方式可以相組合從而形成了,側上,側下,遠臺側上,遠臺側下等等。
四,觀察發球時手臂揮動的幅度,手腕的動作,拍面角度,判斷球的落點和旋轉
接球的時候,我們要集中注意力觀察對手的發球動作,除了引拍的動作外,再就是看他手腕的動作,拍面角度,引拍方向。
手腕摩擦比較大的,一般旋轉比較強。再就是看摩擦球的方向,向下摩擦的球帶下旋,往前送的比較多的球不轉。拍面垂直摩擦的帶側旋,拍面水平摩擦的帶下旋。
這個需要常年累計的訓練才能判斷清楚,因為球的旋轉是多方面因素絕對的,沒法按一個套路來判斷,我們只有在0.05秒的時間來考慮,一個細微的動作可能就會改變球的旋轉方式。
五,看對方發球的第一落點離球網的距離判斷來球的長短
第一落球點離球網遠的一般是中長臺,第一落球點離球網近的一般是近臺,如果擦網了就另當別論。
六,看球的弧線判斷旋轉
球轉彎弧線比較大的帶側旋,弧線比較低帶下旋,弧線比較高的帶上旋。
七,依靠手感來判斷方向
這個說的有點虛,什么叫手感,就是手上的感覺,我們常常說“我的直覺告訴我”,直覺不是靠猜出來的,而是日積月累的實戰經驗從而形成的條件反射,各種類型的球接多了,當出現同類型的擊球方式的時候我們下意識的就直接應該以什么方式來接球。
八,記住不同膠皮的性能
反膠我就不說了,主要就是正膠,生膠,長膠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