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喜歡攻擊性打法的球友來說,采用擰拉技術是處理臺內球的積極手段。但是,在業余比賽中發現有的球友經常不敢使用,或者使用時失誤比較多。
一,擰拉失誤原因淺析
原因之一,不論來球偏下旋還是偏上旋,都是一個手法擰,導致出界或者下網。習慣向上發力擰的球友,處理下旋球還行,處理上旋或不轉時經常出界。習慣向前發力擰的球友,處理上旋或不轉還行,處理下旋球時經常下網。
當然,正確判斷旋轉還是第一位的,但是有時判斷正確怎么還是失誤呢?
原因之二,大家都知道擰拉架肘,是擰拉的標配動作。架肘的目的,是為了側擰讓開擊球的空間,非常容易觸到球的左側部。從右下向左上繞著球體做圓弧的揮拍,把下旋性質的球變成側上旋性質的球,這對處理下旋球是非常合理的,動作也是舒服的流暢的。
但是,這樣架肘的動作處理上旋或不轉球,同樣的揮拍軌跡就非常容易出界。如果改變揮拍軌跡,即從右后向左前發力,或者改變擊球點擰球的正后部向前發力,這時由于架起的肘部的原因,整個動作就感覺非常別扭,不順暢,很難控制。這可能是知道了旋轉性質還失誤的原因吧。
二,業余球友如何處理拉臺內短球
專業運動員的擰拉技術動作,是經過大量的時間和實踐磨合的,業余球友訓練時間和訓練條件是望塵莫及的。我們能否另辟蹊徑,找到更適合業余的容易上手穩定性強的替代技術呢?
1,處理臺內下旋性質的球,還是采用側擰的技術。這個技術比較成熟,發力也比較舒服自然。
2,處理臺內上旋性質的球,包括側旋和不轉球,采用臺內拉的技術。這個技術早已有之,只是現在擰拉流行,專業用的人比較少了。但是這個技術對業余來說并不落伍,特點是穩定性好,容易練習上手快。
小結
臺內拉上旋球,解決了擰拉架肘導致發力不順暢的問題??梢员苊鉄o謂的失誤,提高上臺率。雖然質量稍低一點,但是控制好落點,合理的銜接下一板的進攻,還是很有威脅的。還是那句話,業余的穩定性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