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的旋轉可以分為上旋球(順旋轉),下旋球(逆旋轉),側旋球(左右側旋);弧圈球主要可分為加轉弧圈球,前沖弧圈球和側弧圈球。一般的業余愛好者憑經驗都知道采用加轉弧圈球來回擊下旋球,采用前沖弧圈球來回擊上旋球。如果我們把球的旋轉劃分的更細一點,在判斷上和處理上就容易出現失誤。
一,上旋球的性質及如何拉好上旋球
上旋來球,相對于右手持拍這來說,我們用眼睛看過去乒乓球順時針旋轉(左手持拍者看過去則逆時針旋轉)。上旋球由于其旋轉的性質,第1弧線較高,落臺后第2弧線較低,球速快速向前;因此其作用于球拍力量主要為向前的撞擊力和一個由于旋轉產生的向下的摩擦力。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原理,球拍自然會給上旋乒乓球射向對方的一個反撞擊力和一個向上的反摩擦力,這兩個力的合力決定了球的飛行方向為強的前上飛行。乒乓球上旋的越強烈,球拍給予乒乓球向前和向上的力量越大,反之,則給予乒乓球力量越弱。根據乒乓球旋轉強烈不同,可以分為強上旋球,一般上旋球和弱上旋球。因此,我們在拉上旋球時,壓低拍型,擊球點在來球的上部,摩擦球一定要大于撞擊球,擊球瞬間一定要往前送。根據上旋的程度不同,動作還要進行細微調整。
比如,在進行激烈的對拉過程中,對方從下旋球起來的弧圈球一般都是強上旋球,這是我們要摩擦球的頂部,也就是減少乒乓球的入射角度,減少對乒乓球的撞擊程度,做到薄摩擦(或者說吃球厚),使勁往前送就行(摩擦:撞擊=9:1)。在對方用反膠采用推擋或撥球防過來的球一般是普通的上旋球,這是我們就摩擦球的上部,稍帶點向前撞擊的力量來增加摩擦球的正向壓力,把球回擊過去就行(摩擦:撞擊=7:3)。對方有時候會采用發弱上旋短球來配合其下旋球,這是我們要壓低拍型,撞擊球的中上部,適當添加一些向前的摩擦力來制造弧線,把球回擊過去(摩擦:撞擊= 6:4)。
二,下旋球的性質及如何拉好下旋球
下旋來球,相對于右手持拍這來說,我們用眼睛看過去乒乓球逆時針旋轉(左手持拍者看過去則順時針旋轉)。下旋球由于其旋轉的性質,第1弧線較低,落臺后第2弧線較高,球速向前較慢,甚至還后撤;因此其作用于球拍力量主要為弱的向前撞擊力和一個由于旋轉產生的向上的摩擦力。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原理,球拍自然會給上旋乒乓球射向對方的一個弱的反撞擊力和一個向下的反摩擦力,這兩個力的合力決定了球的飛行方向為向前下方飛行。乒乓球下旋的越強烈,球拍給予乒乓球向前的力量越小和向下的力量越大,反之,則給予乒乓球向前的力量稍大和向下的力量越小。根據乒乓球旋轉強烈不同,可以分為強下旋球,一般下旋球和弱下旋球。所以,我們在拉下旋球時,節奏要放慢,稍亮開板型,增大乒乓球的入寫角度,用手腕的快速抖動摩擦,摩擦厚一點,同時根據來球的旋轉強弱,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適當加上一點的撞擊。對發過來的弱下旋球,我們稍亮開板型,擊球的中上部,稍帶點向前向上的摩擦力,制造弧線,把球撞擊過去就行(摩擦:撞擊=5:5)。
對搓過來的一般下旋球,我們亮開板型,撞擊要稍大于摩擦,增加球拍對乒乓球的正向法力來增大球拍對乒乓球的摩擦力,快速沿乒乓球的旋轉的切線方向揮拍,把乒乓球摩擦掛起來后再往前送(摩擦:撞擊=4.5:5.5)。對于搓過來或削過來的強烈下旋球,我們要立起板型,觸球的中部,做到盡可能的迎前撞擊和手腕的快速向上抖動,把球掛起來再往前送(摩擦:撞擊=4:6)。
三,側旋球,側弧圈分為右側旋和左側旋
右側旋從上往下看乒乓球順時針旋轉,給球拍的作用力為向左的摩擦力,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原理,球拍給予乒乓球一個向右的反摩擦力,這個反摩擦力決定回擊的球向向右飛行。左側旋從上往下看乒乓球逆時針旋轉,給球拍的作用力為向右的摩擦力,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原理,球拍給予乒乓球一個向左的反摩擦力,這個反摩擦力決定回擊的球向向左飛行。明白了側旋球的旋轉性質,我們在拉側旋球時,右側旋拍型略偏左,左側旋拍型略偏右來控制回擊球的方向;當然,我們也可以借著對方的的側旋制造更旋的側旋,哪另當別論。一般業余選手在拉弧圈的時候,考慮側旋球比較少,本人在這方面感悟也不多,希望能拋磚引玉。
四,乒乓球旋轉對拉弧圈球穩定性的影響
許多業余乒乓球在練習弧圈球的時候動作非常漂亮,可惜一進入比賽,拉球頻頻失誤;還有給熟悉的人打,弧圈球拉得很漂亮,可惜換成陌生人拉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網;還有,跟反膠打很熟悉,給長膠生膠和正膠打就不行了。就其原因就是對乒乓球旋轉的適應能力不行,乒乓球的旋轉一旦發生變化,自己就心慌意亂不能做出及時調整。因此我們平時加強對乒乓球旋轉的理解,養成通過自己主動發力,克服對方的旋轉,制造自己的旋轉的習慣,這樣日積月累肯定會提高我們拉弧圈球的穩健性。總而言之,多判斷對方來球的旋轉,仔細體會自己通過撞擊摩擦來克服對方的旋轉,制造自己的旋轉的奧秘,我們必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