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任何發球在保持拍形正確的前提下,都至少有三種接法:逆其旋轉,順其旋轉,直接撞擊。比如,反拉弧圈球屬于逆其旋轉;搓球和拉下旋屬于順其旋轉;推擋屬于直接撞擊。
一,順手牽羊—順其旋轉
如果來球在反手位,則拍頭朝左拍柄朝右,球拍垂直臺面(即與球網平行),在來球高點期,從右往左發力摩擦球,切記要發力,發力才能避免吃轉。
如果熟練了,還可以連撞帶摩。這樣接回去的球一般是斜線,落點在對方反手。如果來球側旋不夠強烈,也可以回出直線。
如果來球在正手位,則拍柄朝左后,拍頭朝右前,小臂伸直。然后看準球的高點期,快速收縮小臂(就是發力),使球拍往自己懷里運動。
注意,球拍一定要與球網呈45度左右的夾角,不能和球網平行,否則球會從側邊出臺。
由于球拍的運動方向與球旋轉的方向(切線方向)相同,所以我取名為順手牽羊。
二,借力打力—逆其旋轉
其實這是最常用的接球方法,十個球友里,有八個都是這種接法。說白了就是搓球的原理,搓球的來球是下旋球,而球拍的運行方向與來球旋轉方向相反。咱們現在討論時,把來球換成了側旋球而已。
接球拍形同法一,即垂直于臺面,同時與球網呈大約45度夾角。然后將球拍向著右前方運行,在來球高點期觸球,觸球時根據來球旋轉強度發力,一定要發力,如果碰球,會吃轉。
回球一般是直線(高手可以打出任意線路),并且落臺起跳后向對方右側(自己左側)拐。
再加上來球前進對球拍的撞擊力的回擊力,所以回球一般是直線或者是稍偏向對方右側的斜線。由于這種接球方式利用了來球的旋轉,所以取名借力打力。
三,直接撞擊
就是保持球拍形狀后,讓球拍沿著球臺縱線方向向前平動。但球由于重力作用的原因,采用直接撞擊法接側旋球,容易下網。而且如果來球旋轉強烈,球還是會從側邊出臺,這個道理就像擋弧圈一樣(對于強烈的上旋弧圈,即使壓拍了,可球還是會從底線出臺)。
所以,為了克服重力,我做了一點變通。這里有個前提,就是來球出臺。這個前提大家很容易明白,因為側旋球要想有質量,必須有旋轉強烈,而強烈的側旋球一般都會發出臺。
先來看我變通后的接球方法:退步(右腳在后),等球出臺下降,大約在下降中后期擊球;拍面后仰;摩擦球的中下部,往前上方用力,用力的度要靠自己把握,總之回球越低越好。
然后分析:選擇下降期觸球,是因為高點期容易冒高。摩擦球的中下部是因為這里的旋轉偏弱,當然旋轉最弱的是球的底部和頂部,可是摩擦底部難度較大,搞不好回去會冒高。這個方法的關鍵在拍形,靈魂在力度,而力度是最難把握的。
這樣的回球,由于避開了來球的側旋,也就是沒有改變來球的側旋,所以回球的側旋也強烈,落臺后變線強烈,甚至能橫著跑,這是其最大優點。而其缺點是速度慢,而且力度難控制,失誤的可能很大。
至于側上旋,側下旋,轉不轉等等一些來球,就不多說了,因為道理本質是相同的。雖然每種球都至少有三種接法,但不建議全部掌握,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接法,然后專門練習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