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力量,落點,旋轉和弧線是乒乓球運動的幾個要素,這是老教科書上的知識,從目前運動所表現出來的特質分析,除了上述五要素之外,還應該增加節奏。把節奏列為乒乓球的要素之一,理由是充分的。關于節奏問題,我先后寫過兩篇專門的文章,在我認為,這兩篇文章雖然很長,但應該是我所有文章中最精彩的,也是最有分量的,朋友們可以找來看看。這次要談的,只是其中涉及到的一個方面的問題:節奏對擊球準確性的影響。
什么叫節奏?《辭海》上是從音樂的角度來進行解釋的,“音響運動的輕重緩急形成節奏,其中,節拍的強弱或長短交替出現的合乎一定的規律。節奏為旋律的骨干,也是樂曲結構的基本因素”。關于體育運動中的節奏,應該認為是在這一解釋上的延伸和拓展。從乒乓球運動的角度來理解節奏,可以認為是擊球動作的各個部分所表現出來的強弱和時間間隔的一種主,客觀的和內在的關系。在這個概念內,強弱是指運動中力度的綜合表現,時間間隔表示空間上的特征,即速度,弧線,長短,落點等方面的綜合反映。而主觀,說明的是主體的擊球行為,包括使用什么樣的技術,采取什么樣的手法;客觀,主要是表述它的依存性,即對方回球的客觀存在。內在,旨在強調乒乓球的節奏存在與節奏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一個球手的擊球節奏是在長期的訓練中逐步形成的,每個人的擊球節奏都會因為訓練和個體特點以及個人習慣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一個球手的擊球節奏一旦形成,就基本固定下來而不會再有太大的變化。這里并不是說球手對于所有的球都具有同一擊球節奏的特點,而是說在對待同一旋轉或速度,采用同一技術時所表現出來的節奏特點是基本相同的。比如,王大力在下旋情況下拉出臺不出臺的球,其節奏是沒有多大變化的。再比如馬琳臺內挑打,節奏也基本上是一致的。這說明,節奏的穩定與技術穩定高度相關,而只有技術穩定才能實現擊球的準確性,因此,節奏的穩定與擊球的準確性之間是密切聯系的,明白這一點,對我們形成穩定的節奏,從而保持技術的穩定,達到擊球的準確大有裨益。
要形成穩定的節奏需要注意一些什么樣的問題呢?
一,學會和形成幾種主要情況下的穩定節奏
1,快球形式下的穩定節奏。也可以說是在上旋情況下快攻的穩定節奏,包括對攻,對拉,推攻,擊打,扣殺等。
2,旋轉變化下的穩定節奏。包括下旋轉上旋,上旋轉下旋的情形下的節奏掌握,比如前沖下旋的節奏,高吊下旋的節奏,挑打下旋的節奏,削守前沖的節奏等。
3,發球后與接發球上手時的穩定節奏。比如發下旋球后上手拉的穩定節奏,發上旋球后上手的穩定節奏,接發球搶拉下旋和搶拉上旋的穩定節奏等。
二,區別和掌握不同情況下的節奏變化以保證技術發揮的穩定性
練習時要注意變換節奏,不要在單一節奏的情況下長期進行某項技術的練習,要從意識上提高主動變化節奏的認識,并把不同節奏的練習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增強自己適應各種節奏變化下使用技術的能力,多體驗一下不同旋轉變化情況下變換擊球節奏的練習,同樣也是形成穩定擊球節奏的需要。
三,合理的分配時間是保證節奏穩定性的前提
這里的時間分配是指選擇還擊技術后動作各個環節之間的時間長短,或稱時間比例。“選擇”是針對對方回球狀態所確定的還擊的辦法,不同來球選擇的還擊辦法是不盡相同的,其中,不僅僅是因為旋轉的不同和差異,還要考慮對方的來球速度,力量,落點,弧線及采用的技術。比如,當對方來球是下旋的情形時,自己采用拉來上手,對方回擊過來后,繼而采用連續拉或快攻的形式,其節奏都是有所變化的。拉與快攻,在引拍時間與擊球時機上有區別,動作的幅度大小也有區別,也就是說,你采用什么樣的技術,你就要遵從該技術在節奏方面的基本要求,使技術的各個環節所擁有的時間符合節奏的需要。
在業余球手的比賽中,往往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失誤都是由于沒有掌握好擊球節奏而出現的,也就是說,缺乏一個穩定的節奏體系,主要表現在擊球時間的把握上。節奏不穩定就體現不出打球的章法,也就是我們說的打得沒有道理。因此,掌握節奏就是掌握擊球的基本規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要素,我們還有道理不引起充分注意嗎?